小伍佰小手攥着衣襟下摆,低头耷脑,怯生生喊了一声:“海爷爷,您好!”
海秉云双手摁着拐杖勾,瞟着屋里地上的碎碗碴子,侃侃訚訚:“小伍佰又淘气了吧,你可惹不起你娘,你娘个子不高,嗓门儿大,想当年在沙河街上,大家给她一个绰号大喇叭,呵呵,摔碎几个碗算什么,待会儿让廖师傅去街上买一筐回来给她。”
“舅老爷,俺家里不缺碗,是俺心里不痛快,拿着孩子撒气,让您老见笑了。”张妈把挽着的衣袖扑拉下来,难为情地呢喃:“瞧瞧,您老第一次上门,就听见俺吵吵嚷嚷,真是不好意思啊。”
张妈的话音刚落,从北堂屋里走出一个人,是一个白胡子老头,个子不算太高,不胖不瘦,红脸凤眼,鼻梁上挂着一副水晶眼镜,胸前飘着一撮银髯,头上戴着一顶漆纱做的瓜皮帽,帽边正中间缀着一块四方形的绿翡翠,滑动着水的亮。
海秉云蓦地板起了脸,眼睛里射出两束愤怒的光,嘴里蹦出来的话比青石板还硬,“洪老板,你也在呀”
“海老爷,小的是不请自到。”白胡子老头是呈祥药堂的洪郎中,他是北平人士,十八九岁在外省学中医,接连不断的外侵和内战让他半途而废,弄得高不成低不就,迫于生计,他在私塾里找了一份教书的营生,街坊邻居客客气气地喊他一声“洪先生”,在他四十多岁时才娶了一房媳妇,洪师娘比他小起码二十多岁,那个女人长得不咋地,脾气很大,心情不好摔锅砸碗,甚至跑到私塾大吵大闹,经她一折腾跟洪先生念书的孩子越来越少,日子入不敷出,他只好穿街走巷行医。
十多年前他带着婆姨漂泊到了坊子地界,在郭家庄安顿了下来,是许家的常客,冥爷对街上的人不屑一顾,唯独对洪先生非常友好。只要洪先生走进许家巷子,他准会热情地拿出两个小马扎子,两人坐在门口外面台阶上你说我听,大多是冥爷再说,口沫横飞、滔滔不绝,他的话题离不开长生不死,他怕老、怕死,怕得要命。
海秉云把一切听在耳朵里,看在眼里,他心里斥骂冥爷土埋半截子了,期望那么多做什么,这句话也是他对自己说的,他在死人堆里滚爬了几十年,不怕死,当年六千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城,坐拥十二万大军的曾国藩按兵不动,他干着急,也只能坐视金瓯破,当两个儿子战死天津八里台,夫人一口气没上来猝死厅堂,他对未来感到绝望,所有的斗志消磨殆尽,他恨,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恨他还活着,活了这么多年。
“洪先生,您够清闲呀。”海秉云整个面部表情死板,嘴里的话没有一丝客气。
从前海秉云对洪先生非常友善,不单单是老乡,主要二人亲眼目睹了八国联军在北京城胡作非为,直至清朝皇帝退位不久,又经历了军阀混战,迄今为止日寇仍旧在中国大地上任意妄为,接二连三的灾难使两人找到了共同的话题。
两年前洪先生在八里庄呈祥药堂摆了一张桌子,结束了游医生涯,成了许洪黎的专属郎中,海秉云生气了,再也不邀请他到家里啜茗清谈。
江德州在炕上殃气,洪先生知道眼目前不是争辩孰是孰非的时候,有些话站在院子里一时说不清楚,他覥着笑脸看着海秉云说:“海老爷,您老不要生气,您想数落俺的不是,也不能当着孩子们的面呀,走,咱们有话屋里说。”
小敏把手里的菜篮子递到招娣的怀里,往旁边撤了一步,微曲膝盖,向洪郎中行了个万福礼,“洪先生,您好!”
“噢,是敏丫头啊,刚才俺没认出你,主要是没想到你和海老爷在一起,江管家清醒的时候一直念叨你的名字,你能平安回来,真好!”洪先生从鼻梁上摘下眼镜,撩起衣襟擦拭着,克制内心的悲怆。
洪先生这两年变了好多,说话带了点地方口音,不到六十岁的年纪,头胡子全白了,一撮头在脑后挽成一个小圆髻,一件款式不合适的灰布偏襟长褂包裹着他清瘦的体形,不仅和他的年龄不相称,和他的身份也不相符,反倒像个仙风道骨的羽士,说话声音柔和,态度安详。
“洪老板,你不要转移话题,你是傍上了有权有势的人把俺们这些庶民都忘了,”海秉云把小敏挡在身后,眼睛怒视着洪先生,声音如同火石,嗡嗡作响:“定是那个二小姐派你来监视张家,俺说得准没错。”
洪先生老年得子,找他看病的人踏破了呈祥药堂的门槛,许洪黎风雨不误,这件事十里八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海老爷,您这次揣摸错了。”
站在一旁的张妈从两人交谈之中听出了一些眉目,她上前打圆场,“舅老爷,您老不要生气,今儿生了许多事情,家里也没个男人,俺一个女人慌了手脚,幸亏有洪郎中在,他来来回回跑了三四趟,还帮江管家擦了身子,换了衣服。”
“俺正想找人跑一趟许家,没想到您竟然过来了。”洪先生打断了张妈的话,一字一顿地说:“江管家清醒的时候念叨最多的名字就是您海秉云。”
“江管家找俺吗”海秉云拄着拐杖走进了北堂屋,头也不回地说:“敏丫头,你去看看那个日本女孩,有洪先生和廖师傅陪着俺足够了。”
“丫头,俺锅里给你熥的饭和菜。”张妈拽拽小敏的胳膊,突然想起了什么,双手拍打在一起,自嘲说:“瞅瞅俺这记性,总是丢三忘四,忘了问问舅老爷吃过晚饭没有。”
“她张妈,您不必见外,俺身边带着厨师,俺们在赵庄买了点熟食,噶了几斤肉,还有面、几样时令菜和水果,廖师傅卸下马鞍,让他切几样下酒菜,再温壶老酒,俺与洪先生和江管家喝几盅。”
“海老爷,江管家躺在西间屋里。”洪先生向前疾走了一步,走到了西间屋门口,伸手撩起门帘,往旁边闪闪身子,给海秉云让开一条路。
西间屋桌子上有一个座钟,左右摇摆的钟锤敲打着昏暗的光线,声声敲在海秉云的心上,听着那么刺耳,像催命鼓;桌子上放着一只大白瓷碗,一撮黑色的药渣子铺在碗底,一只蛾子载着苦涩的味道在灯影里盘旋;桌腿旁边卧着一条黑狗,它的头埋在前腿上,听到嘈杂的脚步声它瞪圆了眼珠子,尔顷摇着尾巴晃悠悠站了起来,朝着海秉云“呜呜”叫了两声。
这条狗是江德州从弥河镇带回来的,本想把它留在许家大院享福,留不住,它的主子到哪它跟到那儿,如影随形。
江德州面朝上躺在炕中央,闭着浮肿的眼睛,喉咙里出断断续续的呼噜声;身上衣服崭新,黑色绸缎马甲,配着一件灰白色长衫,头上扣着一顶黑绸缎瓜皮帽,脚上是一双元宝口、新里新面厚底黑布鞋,一双洁白的棉袜,白得耀眼。
“不可以呀,老东西,你怎么了”汩汩的泪水涌出了海秉云的眼眶,模糊了他的视线,他全身像筛糠,拎着拐杖磕绊到炕沿,嘴里的话前言不搭后语:“老伙计,俺有许多话要与你商量,俺琢磨咱们岁数大了不能再东奔西走了,在家里看护着几个小孩子,一起晒晒太阳、喝喝茶,孩子们睡了,咱们老哥俩喝几盅。”
这是海秉云的心里话,他打算把罗一品的孩子接下山,他和江德州虽已是花甲之年,带一两个孩子没问题,趁着活着享受一下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这个想法是巴爷把小九儿送到他面前时产生的,他完全被一个刚会说话的孩子俘虏,他说话捏着嗓音,走路踮着脚尖,脸上多了慈爱和喜庆,短短几个小时的相处,他醉了,没沾一滴酒就醉了,他想把这份喜悦分享给江德州。“老伙计,你不要吓唬俺,俺经不起一惊一乍,你起来,俺带你回许家大院。”
海秉云用手背揩揩滑到嘴角的泪水,扭脸瞪了洪先生一眼,大声斥责:“谁给他穿的衣服,是,是你吗,白胡子,你怎么能随随便便擅自做主,你问过俺吗你以为你是谁你是十殿阎王爷吗”
“江管家是俺的朋友,俺也不希望他有个三长两短,”洪先生尽量压着嗓音,一双无处安放的大手缠绕在一起揉搓着,每当婆姨和他耍赖的时候,他就约江德州到酒铺子坐坐,诉诉心中的郁闷,老人朴实厚道,谦恭和气,谈吐教人觉得舒服,两人很能谈到一块儿,每每他谈到婆姨的不是,江德州都会把话题转移到天下局势上,侵略者在中国大地上嚣张跋扈,汉奸挡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多少人横死荒野,家长里短算什么了不起的事儿。
“海老爷,您先不要火,听俺慢慢说。”洪先生心里明白,这种情形下,该说的话、该做的事儿,必须干脆利落地说出来,“江管家肝脏破裂,俺无能为力…闵家三少爷和四少爷也不在庄子上,俺没有人商量,只能自作主张,替他穿上了寿衣。”
“你以为他只有那几个朋友吗不,他还有好多儿女,许家的子孙要为他养老送终,他不能死,俺不让他死,”海秉云抚摸着江德州清癯癯的脸,哭哭啼啼:“老东西,你疼死俺了,你忘了咱们在袁家旅店说的话了吗,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你如果死了,让俺一个酒囊饭袋怎么活下去啊。”
海秉云沙哑的哭声顺着半敞着的窗户飘到了院里,小敏挣脱了张妈的手,急冲冲闯进了北堂屋,她的脚步带起一阵不大的风,灯窑里煤油灯的火苗左右摇曳,拂过江德州苍白的脸,一天的工夫老人的脸瘦削了好多,一层薄薄的皮包裹着凸凸的鹳骨。
“敏丫头,戚少爷,”江德州喉咙里出一串模糊不清的声音。
“江管家,你说什么,大点声。”海秉云抱住江德州打着夹板的手,嚼着泪水哽咽,“丫头回来了,回来了,戚少爷也挺好的,梅三姑在赵庄,当娘的知道怎么照顾自己的孩子,不用你我操心。”
“罗一品,她,她回来了吗”
“老东西,你什么意思呀你想你的干孙女了吗,俺马上找人把她喊过来见见你,”海秉云这句话让在场的人心酸不已,这个时候浅滩坝口金鼓连天,上哪儿去找罗一品回来。
“长凯”江德州嘴里念出另一个名字,这是廖师傅的名字。
“他,他来了,跟俺一起来的。”泪水挂在海秉云的胡子上,随着他的话音抖动,“老东西,俺告诉你个好消息,巴爷带着裘兆熠去了浅滩坝口,孟大少爷说今天晚上武工队要炸了鬼子的炮楼,顾庆丰带着民兵连过了河,正赶往浅滩坝口。”
江德州艰难地挺挺后脑勺,睁大眼睛环视了一圈屋子,昏花的眼神落在洪先生身上,用力念了一声:“洪先生”
“江大哥,俺在这儿,您有话就说。”
房间里一下子安静了下去,大家屏气凝神,盯着江德州的嘴巴。
“照顾好舅老爷,孩子们需要他。”
“好,您放心,俺一定好好照顾他。”洪先生已经涕不成声。
“不,你不能走,俺不能没有你。”海秉云瞪着大眼珠子,梗着细长的脖子,手里举着拐杖在半空挥舞,生怕神只把江德州拽走,江德州是他的眼睛,也是他的腿,失去了眼睛,他就是睁眼瞎;失去了腿,他寸步难行。
墨云翻转,坠落一席烟雨,如同弥河水跑上了半空,洒下一滴、两滴眼泪,敲打着窗棂,支撑半扇窗子的叉竿“咔嚓”断了,窗扇“啪叽”合上了,眼瞅着煤油灯就要灭了,小敏慌忙踮起脚尖,从灯窑里端下煤油灯,小心翼翼捧在手心里,爹曾说人死如灯灭,她不能让这盏灯灭,她没有护住二姐的灯,她要护着江德州的灯,泪水一滴一滴落在她的手背上,黄灿灿的光穿透了她的十根手指头跑遍了屋子。
廖师傅一挑门帘踏进了屋子,他向门口边上的洪先生拱拱手,三步并作两步窜到炕边,看着奄奄一息的江德州,他蠕动蠕动嘴巴,话没出口泪先流,军阀混战那年他还不到十岁,父亲得痨病死了,母亲带着他和哥哥从山西长途跋涉到了山东地界,没等一家人踏进济南城,半路杀出一些抓壮丁的兵痞子,三个人撒腿就跑,母亲是小脚,根本跑不动,哥哥要背她,她不让,眼瞅着那些兵痞子追了上来,母亲一把推开他哥俩,留下一句“你们快跑,不管生什么事儿都要好好活着。”
他又慌又怕,不知道怎么办,哥哥指着不远处的树林说:“弟弟别怕,到树林里躲起来,我和娘亲随后就到。”
他自小依赖哥哥,对哥哥的话深信不疑,他撒丫子窜进了树林,身后传来了母亲的哀求声和哥哥愤怒的诅骂声,还有拉枪栓的声音,几声枪响划破了长空,吓得他窜进了树林,堆萎在草丛里,等到一切静了下去,他战战兢兢爬了起来,沿着通着城楼的路往前寻找,他看到了娘亲和哥哥躺在血泊里,他“噗通”跪在地上嚎啕大哭,好心的路人帮他埋葬了娘亲和哥哥。自打那天他变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叫花子,躲着枪声、炮声四处流浪,从城市跑到了乡下,有钱人家的门敲不开,穷人家清锅冷灶子,他蹿到郊外的麦田里掐麦穗,架在火堆上烤着吃,被地主家的长工逮着了,把他五花大绑扔在路中央,日过晌午,炎热的太阳烤爆了他身上的皮,几个骑着高头大马,身穿蓝灰军装的兵卒路过,他用尽全身力气呼喊救命,这些人不但不救他,还讥笑他,鹰鼻鹞眼的人朝他身上撒尿,他以为小命将断送在这帮人手里,眼帘里出现了一个肩背褡裢,身穿长褂的汉子,温文尔雅像个教书先生,这个汉子就是江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