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垣,村集体。
一中前来送信的人,将一份名单交到赵三手中时,交代道
“县里重拳打击违法犯罪,那些硕鼠目前均已落网,就连帮凶也都被抓到了。”
“这是赵家垣近些年来被冒名顶替的学生名单,烦请赵村长给全村广播一下。”
“唐局长已经亲自带人去往龙城大学了,沟通对方,为被顶替的学生们申诉。”
“下一站,他们会去往其他院校,挨个沟通。”
“针对这件事,县里领导高度重视!”
“下了死命令,务必确保被顶替的学生们重返学籍,拨乱反正。”
赵三手中捏着信封,并未打开,也不知道里面的内容究竟是什么。
他乐呵呵答应着“没问题,这个事情,我务必配合贵方,一日三餐地播报,确保通知到位。”
“那就好,感谢赵村长!”送信人说着,握紧赵三的手,表达谢意。
赵三客客气气送走那人,给自己泡了一杯茶,这才拿着信封,坐在了广播跟前。
撕开信封,赵三咳咳两声,这才正式开口
“全村的老少爷们儿,下面,给大家说一桩大事儿!”
“这个,县一中的老师,刚才来过了,给了一份名单。”
“名单上呢,是咱村被顶替了高考成绩的学生。”
赵三的声音响彻全村,田间地头劳作的人们,纷纷直起身,边听边议论
“人家娃娃辛苦十年,好容易考上个大学,咋就给人顶替了呢,可真是坏!”
“要我说啊,这种偷别人成绩的,简直猪狗不如!”
“也不知道谁家娃娃倒霉,遇上这种破事儿!”
广播里,赵三逐一公布被顶替的学生名单。
第三个,也就是最后一个,是赵议。
“元孟县第一中学,八六届考生,赵议……”
念到这里,赵三猛然顿住,难以置信地死死盯着那两个字,赵议。
这份名单是手写的,赵三想要确认是不是自己没认清人家的字体,于是,反复看这一行字。
上面有赵议真正的高考成绩,也有顶替者的姓名与真正的成绩。
在看到“孙子健,高考成绩实为347分”时,赵三当即确定——
这个赵议,就是自己的儿子!
他气得险些破口大骂!
抖着手,赵三端起一旁的茶杯,咕噜咕噜一口气喝完一大杯,才算勉强压制住心底的怒火。
外面,村民们在听到“赵议”两个字时,顿时都沉默了。
前年,赵议落榜,他们也没少在背后嘲笑人家。
赵议自小就是家里的骄傲,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一学期都能赚来一个奖状。
赵三家里贴了一大排的奖状,二儿子,是他这辈子最大的骄傲。
他就指着赵议考上大学光宗耀祖呢,没成想……
赵三狠狠抹了一把脸,下巴上沾着的茶叶,被他抹到了脸颊,也毫无察觉。
稳了稳心神,赵三强压住怒火,抖着嗓音将剩余的内容播报完。
关了广播,他拄着拐杖一跳一跳往出走。
他必须让儿子去找一趟司辰!
哪怕是跪下来求,也要求司辰带赵议去一趟龙城,求人家大姑司雪梅搭把手。
玉米田里,赵谚听到这个消息,一阵阵的狂喜,拄着锄头乐呵呵道
“老二,你考上大学的事儿,成真了!”
“咱爸不是广播里说了,那个孙子健已经被抓了。”
“哎,老二,今年你是不是要跟老三一起去上学了?”
“学费啥的,你甭担心,我供你俩!”
赵议没说话,手中锄头不停,低头给玉米田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