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那个小厮来到李定国的书房,谢迁安、司午衡躬身行了一礼:“拜见伯父大人!”
李定国微微颌:“两位贤侄请坐!丁三儿,你去弄壶热茶来!”丁三儿下去后,李定国才说道,“这两天中,赤温基本都交代了!你们此行甚是惊险,能够平安归来,还立下了天大的功劳,肯定是张真人的庇佑。根据赤温交代的情况,报捷文书也基本写好了。刘参军,你念念!”
刘知机就站起来念道:“臣定国启奏,真人护佑、天命有归,皇恩浩荡、宇内感念,今有钓鱼城斥候营军士谢迁安、司午衡,深入敌境探听消息,途中击杀狼族小王子勒格,后又以区区两人,与狼族百余王庭卫士周旋,赖张真人护佑、圣上洪福,借狼群袭击、洪水爆之机,手刃强敌、全身而退,且生擒狼族三王子赤温以归,择日即可献俘阙下、扬我国威……”
“此等英雄不可不敬、此等大功不可不酬,臣冒死启奏,恳请圣上赐予谢军士武进士出身,授三等校尉勋,实任钓鱼城斥候营副都尉职,赐予司军士武进士出身,授一等都尉勋,实任钓鱼城斥候营一队队正职!臣定国,成德十年七月五日。”
在漫长的历史中,天命皇朝形成了非常复杂的官制,军队中尤其如此。一个军官,理论上可以有三种身份,一是功勋等级,二是军衔等级,三是实际职务。军衔等级和实际职务是紧密相连的,担任了某个实际职务才能授予对应的军衔,免职之后,军衔等级也就没有了。功勋等级则与军衔等级、实际职务无关,但与俸禄和荣誉相关。在天命皇朝,官员的实职待遇并非终生制,退休那天实职待遇就停了,功勋待遇却是终生的,与在职与否无关。
讨厌的是,功勋等级名称分别用的是都尉、校尉、将军,又与实际职务的称呼有重叠,没接触过的人,确实容易搞得头昏脑胀。简单说,功勋有等级限制,分别为三等、二等、一等和特等,官职不分等,只有正、副之分。所以同样是校尉,如果被称为三等校尉,那就是功勋等级,如果被称为校尉或者是副校尉,则属于实际职务。
都尉勋还好,只是用等级来区分,校尉和将军却还带有封号。比如李定国的镇北将军,那是二等将军的封号,享受正三品待遇。他现在担任的钓鱼城将军却是正二品的实职,与封号没有关系。如果李定国卸任钓鱼城将军,他能够享受的,还是镇北将军的正三品俸禄。
拿李定国给谢迁安定的酬功方案,三等校尉勋表示谢迁安可以终生按照三等校尉也即从五品武官的标准拿俸禄,斥候营副都尉既是军衔等级也是实际职务,不过却只是从六品。用各位看官比较熟悉的现代军衔体系来比喻的话,斥候营副都尉相当于副营长,标准军衔只是上尉或少校,可却被授予了中校甚至上校的终生荣誉军衔,同时终生享受中校甚至上校的工资。
此外,是否有武进士身份,乃是任实职军官的前提条件。天命皇朝的武官都要经过武举人考试,考试合格才能担任从七品副都尉以上的军官职务。
按照天命的武官体制,武官与文官一样,也分为九品十八级。最高为正一品的太尉、大将军,最低为从九品的组头。不过正九品锐士和从九品组头地位底下,天命皇朝并不视其为正式军官。还是套用现代军衔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正九品锐士、从九品组头可以理解为士官而非军官。因此在天命皇朝内部,又把他们称为“没品”武官。
就象现代军制中士官很难成为军官一样,没有武进士出身的低级军官,也很难担任队副以上职务。即使因为战功破格担任了军官职务,如果没有被授予武进士出身,也很难取得晋升。而有武进士出身的军官,其起步就是从八品队副,后面的展也是一片坦途。
天命皇朝之中,不管是文进士还是武进士,都要经过层层考试,最终由皇帝授予。至于不经考试而授予进士出身,那也是皇帝的专权。从这点上来说,授予武进士出身不单实利丰厚,也是特别的殊荣:不是谁都有资格让皇帝破例!
谢迁安加入斥候营之后,立下的功劳不少,如果他有武进士出身,单凭他在战场上斩获的级,至少可以混个正儿八经的都尉干干。可他只是一介白身,还是犯事配到军中的,所以历尽千辛万苦,却只混了个最低级的组头。司午衡更惨,只是个普通兵丁。
假如谢迁安、司午衡已经是正式武官,有俘虏狼族三王子的级大功劳,封个爵位都有可能。至于官职提升多少级,要看他们立功之前的品级,因为品级越高含金量越高、提升越难。
奈何他们都是白身,本身的等级又很低。李定国给他们上报的请功方案,谢迁安功勋等级提升八级、实职提升六级,司午衡功勋等级提升七级、实职提升六级,还解决了武进士出身问题,应该算是格外厚待了。
说到这里,又要嗦一句,天命皇朝的功勋等级和爵位不是一回事。两者都是荣誉与待遇结合的酬功方式,但功勋与官员等级对应,最低的三等都尉是从七品待遇,最高的特等将军是正二品待遇。爵位却都是品的。即使最低的三等伯爵位,地位和俸禄也都比正一品官员高。
李定国念完,笑着问道:“谢军士、司军士,你们觉得如何?”
谢迁安、司午衡连忙站起来回话:“将军厚恩,属下谨记在心!”
他俩还想说点什么,不料李定国已经打断了他们:“你们如果没有异议,那我就让刘参军正式行文上报了!此事我提前给兵部报过,只是没有仔细审过赤温,有些话不敢说得太死。现在一切核实无误,就可以给兵部正式呈文了。我估摸着,圣上早就得到了消息,现在正等着咱们的准信呢!有赤温的证词,北地雪灾的事,也用不着我再费劲寻找证据。如此说来,你俩可真是立了大功,怎么嘉奖你们都不为过……”
李定国越说越高兴。在他看来,抓获赤温都在其次。狼族的王子多了,抓一个也不能改变大局。可赤温能够证实北地雪灾的事,却是解决了李定国心中最大的一个难题。有赤温作证,朝廷自然要提前备战,等于是挽救了无数南朝百姓的性命。更现实点说,狼族要大举入侵,钓鱼城就当其冲。有朝廷的支持,李定国才有把握守住钓鱼城。
谢迁安好不容易等到李定国伸手端茶,这才插话道:“禀将军,属下一点微末功劳,当不得这样的重奖。再说属下不懂军略,承担不了斥候营副都尉这样的重任……”
司午衡也站起来拱手行礼:“将军,属下也想辞去队正一职!”
李定国有点听傻了:“你俩不想当官?”
谢迁安、司午衡一齐点头:“是,属下等能力微薄,当不得这样的重任,就怕辜负了将军的厚爱!”
如果没有张家埋在北海的宝藏,谢迁安、司午衡当然想当官。可一旦当了官,行动就没了自由,不可能再跑北海去挖宝。所以他俩早就商量好了,功勋待遇受着,多领点俸禄总是好的,既然都对赤温、兀尔矢食言了,那不妨顺便肥一下,但实际职务却要坚决推掉。
李定国蹙着眉头不说话,刘知机在旁边劝道:“回头圣上授勋过后,你们就分别是三等校尉、一等都尉,却还干着斥候的活,这总是不妥当!再说了,只要朝廷的嘉奖令一下来,你们就是国内知名的英雄人物。再在一线搏杀,万一有个闪失,岂不是折了我军的锐气?”
谢迁安、司午衡对视一眼。他们之前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功劳大了,果然带来许多约束。
司午衡迟疑了一下,还是鼓起勇气说道:“将军,我们想卸甲归田……”
李定国勃然大怒:“住嘴!你们刚刚立下大功,却马上就要退伍,却让别人如何看?是说朝廷不能容人,还是说我李某人不能容人?并且军士退伍,朝廷自有定制,岂能任由你们行事?我没记错的话,谢军士乃是刑罚入伍,非大功不能减免……”李定国说着说着自己又是一愣,“嗯,你的处罚再重,这功劳也够减免的了。罢了,我不管这么多,你们不担任实职可以,退伍却是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