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崇法也不说话了,因为他搞不清楚皇帝的心思。为了这件事,皇帝已经改变过一次主意,搞得于崇法很是狼狈。最开初的时候,成德皇帝是想遮掩此事。于崇法正想借机收拾李定国,已经准备好了一系列的招数,只要把赤温和那两个斥候弄到兵部来,于崇法有充足的信心搞定他们,然后把李定国打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可赤温和那两个斥候没等到,却等来了狼族忽然入侵的消息。成德皇帝也是武人出身,骨子里还是有点英雄气。虽然受局势所迫,他不得不偷偷与狼族媾和,但狼族悍然入侵,他也无法退缩。因此他的态度又有变化,打算改变一下自己对外软弱的形象,又让兵部制定收复甘州乃至反击北境的方案。
前两天的朝议,讨论的就是此事。于崇法的本事都在整人上,对军事一窍不通,又哪里拿得出高明的军略来?成德皇帝也觉得于崇法这个兵部尚书太不称职,只有歪才没有真本事,对他好一顿训斥。受了这一撅,今天成德皇帝没有明确表态,于崇法就更不敢多说了。
于崇法都不说话,兵部那两个侍郎就更不好说什么,其他官员事不关己,多采取了旁观策略。唯有那个余怀谦,真把自己当成力挽狂澜的英雄,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自圣上登基,赖张真人护佑,狼族从未大肆入寇。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狼族不时越境,杀我边民、抢掠财物,年均不下百起。圣上慈悲,以天下苍生为己念,不欲多生杀孽。纵此等行径,我朝亦一忍再忍,而今狼族大举入侵,实属忍无可忍!既然狼族不服王道、不知恩义、不可理喻,对此等兽类,惟有迎头痛击,令其知天威不可逆,然后方能徐徐施以德化!”
余怀谦不单是正儿八经的进士,还是一甲第一名,也即所谓的状元。他挥起来,虽然是不打腹稿的口头作文,却依然是文采斐然,同时又词锋毕露。
成德皇帝听了,心中暗自叫苦。若依余怀谦的逻辑,此刻如果还不对狼族的入侵予以反击,自己简直就是一个窝囊废!偏偏余怀谦还占据着道德制高点,要反驳都无从下手。
成德皇帝想了想,决定还是先找个人出来缓和一下形势:“齐少保,你有什么想法?”
齐振鹏心中苦笑了一声:我能有什么想法,还不是你让我说什么我就说什么?可此刻齐振鹏也不知道成德皇帝到底想让自己说什么,只好试探着慢条斯理地说道:“余宪台所言极是……”
所谓宪台,也即御史台。御史大夫乃是御史台的主官,所以又被尊称为宪台大人。以齐振鹏的资历和地位,不可能叫余怀谦大人,所以称其为余宪台。
一边说,齐振鹏一边在看成德皇帝的脸色,看到他微微皱起眉头,齐振鹏知道该拐弯了:“然世事无绝对!狼族虽然狼子野心,如果不是李定国擅自派人跑到北境去,把他们的王子又杀又抓的,他们肯定不会大肆入侵……”
这时候成德皇帝在微微颌,齐振鹏心里更有底了:“圣上自登基以来,修文德以化天下。狼族虽然顽劣,但在皇上圣德的感召下,从此再未大规模侵入中原。虽有小股狼族入境骚扰,也不过是其中少数冥顽不灵者所为。只要我们继续推行皇上的德政,这些人自然也会慢慢感化的……”
这时候成德皇帝又在轻轻摇头,齐振鹏就有点糊涂了:你老人家到底什么意思,是要跟狼族议和还是要跟狼族开打?你这一会点头一会摇头的,我可怎么往下说啊!
这时候副相邱定邦突然反应过来:皇上受到白狼山会盟之事的制约,一直对狼族采取怀柔政策,甚至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暗中腾挪国库收入安抚狼族,李定国手下惹出这么大的事情来,皇上肯定不满意,不过眼下群情激愤,皇上大概也只好顺着来,他这一会摇头一会点头的,看来是想找个折中的方案啊!
应该说,天命皇朝的官员选拔程序还是不错的,能够站到朝堂上的正三品官员之中,基本就没有混日子的,特别是几位丞相,那真是一个比一个精明。
相国杨奇溥今年七十多岁了,虽然身体还算健壮,但已经到了致仕的年龄,只要皇帝开口,他就随时可能被免职。有这么个机会在,几位副相难免要动心思。特别是邱定邦,对于其他几位副相的情况,他在心底分析过无数遍。
以威望说,余怀谦最有机会。可余怀谦眼睛里揉不得沙子,按照邱定邦的评价,就是缺乏宰相肚量。当御史大夫监督全国的官员可以,当宰相却不适合。并且此老总是在皇帝面前体现风骨,皇帝未必看得上他。
以资历说,武勋节最老。可他年龄比杨奇溥还大,要倒过来接杨奇溥的班,实在是不可能。皇帝如果要以年龄为理由让杨奇溥退休,武勋节自然也躲不过去。而根据邱定邦的观察,这个老家伙似乎也没有这么大的志向,只想安安稳稳地当他的副相。
邱定邦最大的对手,乃是排名最后的徐信介。不管从哪个方面比,两人都是不分伯仲。
先说家族。邱定邦乃是颍州邱氏的子弟,徐信介乃是醴水徐氏的后人,除了“南林北古”两家,就属他们家族的底蕴深厚了。
再说功名。邱定邦是一甲进士出身,虽然不是状元而只是探花,但也有够硬的了。徐信介只是二甲进士,不过他是杨奇溥的学生,而杨奇溥又是当今公认的学问大家。有这位官场领袖加儒林人望的加成,杨奇溥的二甲进士,一点不比邱定邦的探花差。
再说能力。邱定邦是从县令、户部员外郎等低级职位逐步干起来的,有中央、地方的交叉任职经验,为人精明强干、做事干净利落,尤其善于解决棘手问题。成德皇帝收买狼族的银钱,一开始就是时任户部尚书的邱定邦在筹措,后来邱定邦升任副相,这事才交给杨昭德。可杨昭德筹款和做账的那些套路,却都是邱定邦留下的。徐信介的履历不如邱定邦丰富,一直在中央任职,只在翰林院、御史台和相府呆过。但此人天资聪颖,加上背后有杨奇溥指点,从政表现也很优异。否则杨奇溥再提携,他也不可能这么快担任副相。
再说年龄。邱定邦不到五十,徐信介四十出头,都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不过从担任辅的角度来说,徐信介就显得年轻了一点。
因为两人之间有明显的竞争关系,邱定邦、徐信介表面上客客气气,但暗地里一直较着劲。徐信介有杨奇溥支持,在相府主持的日常政务工作中混得风生水起。邱定邦知道不能在这上面硬扛,就暗地里靠拢皇帝,成为了皇帝的白手套,专门帮成德皇帝处理一些无法公开的事务。
但副相也要保持副相的气度,完全跟着皇帝跑也不行,会受到官僚集团和名门望族的排挤。天命皇朝的政治生态比较特别,说起来是帝制,但皇帝的权力受到诸多制约,特别是受到以相权为代表的官僚集团和以几个大家族为代表的名门望族的制约。昏冥侯之所以倒台,就是得罪了官僚集团和名门望族。
据说这种权力制衡体系也是张真人设计的,天命皇朝历史上,曾经有皇帝试图改变这种局面,可都无疾而终。有人说是守护真人干预了,至于真假,估计就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出身于颍州邱氏,又担任了副相,邱定邦同时具备了官僚集团和名门望族利益代言人的身份,所以他在暗中帮皇帝做事的时候,明面上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甚至有时还故意动用相府的特权,把皇帝的旨意挡回去。成德皇帝也是个明白人,乐得在官僚集团和名门望族中埋一颗自己的钉子,并不会主动暴露这层关系。
因为经常帮皇帝干私活,邱定邦与成德皇帝的私下交流最到位,对成德皇帝的了解最深入。对于成德皇帝含含糊糊的肢体语言,邱定邦最先领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