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恋上你看书网>文昭皇后易次元 > 自序(第1页)

自序(第1页)

自序

过去,我从没有想过,作为中学生的自己竟要写小说,更不要说写难度较大的历史小说。我的祖父,史学家、辽宋金史名家王曾瑜鼓励我,琼瑶就是在中学时发表小说,你为什么就不行?人生在世,应当敢想、敢闯、敢做、敢拼,有祖父辅导,他懂得历史,又有写作历史小说岳飞故事的经验,你为什么就不能写历史小说?

2018年下半年,小学六年级,十一岁时,老师要我们写诗,我写了一首《天净沙·游子》,祖父认为我在中华古文史方面有点天赋,就着意培养。他说研究中国史必须过三关,第一关是学会繁体字,第二关是通读《资治通鉴》和《史记》等“前四史”,第三关是通读先秦艰深的典籍。祖父说,他自己的境遇,是治史先天不足而后天失调,等年老了,才认识到原来还有第三关,却是过不好。

上中学后,由于中学生要读《三国演义》,从2020年暑假开始,祖父就带我读繁体版《资治通鉴》中的《汉献帝纪》《魏纪》和《三国志》。尽管古文和繁体字的双重“打击”,使得我阅读起来困难重重,但在我的不懈努力下,还是从最初只能一小时读不到一页慢慢进步到一小时九至十页。目前也不大可能再快太多了,因为有的生字要查字典,祖父还要配合史文做讲解。

我们读到《三国志》卷六《文昭甄皇后传》时,祖父指出,这是可以编写历史小说的题材。因古代避讳习俗,甄氏史书无名。只有十岁出头,就能想到要赈济饥困的亲族乡亲,很了不起。你要写她的悲剧,就要写她是一个了不起的古代人道主义者,这才能使小说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对今人有启迪和教育意义。

有关甄氏的史料很少,但我和祖父还是努力搜索。祖孙俩开始琢磨,如何将十分有限的史料消化、考证,融入小说,作为故事主干,写贴近史实的历史小说。小说的故事情节等主要是祖孙俩讨论,父母也在看稿时不断提出修改意见。祖父规定,凡是两人意见不同,一律采用我的意见。因为我是小说作者,当然取我的意见,由我写,他绝不强加。

祖父为我买了赵幼文先生的《曹植集校注》,说赵先生是他前辈同事,对《三国志》很下功夫,这是部好书。此外,为了解三国时的各种习俗、制度等,还教我参考《中国古代建筑史》、《魏晋南北朝社会生活史》、历史辞典、地图等,还有周锡保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史》。祖父特别指出,这是目前写中国古代服饰中最好的一部。

祖父说,写历史文学,当然允许虚构,但又忌讳脱离史实胡编。如玉米和白薯晚至明代,才由美洲传入中国。一部电视剧中,硬是叫两千多年前的赵飞燕爱吃白薯,并因此演绎出许多故事。此类不应有的笑料,希望孙女永以为戒。

祖父指出,三国时期,人们的对话,就是自《史记》以来的文言文,人们的口头和书面语言差别不大。你写对话,就是要使用类似《三国演义》的浅显文言文,这样才能贴近三国时期的真实,而此类对话,也会成为你小说语言的一大特色。他说,一是要努力学习《三国演义》的对话,二是在对话中多使用古汉人“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就会像古文。此外,目前的影视历史作品之类,如大人、老爷、小姐之类,完全是乱用古代称谓。其实,中国古代的称谓变化很大,历朝各有时代的称谓。他着手寻找,帮我解决小说对话中贴近三国时期的一些称谓。从此,我就慢慢地学写小说中的浅显文言对话。父母说,原先以为小说使用文言对话,人们会看不懂,真的写出稿来,还是不难看懂的。

由衷感谢汉学家吴以义先生,他自看了我初中时代一诗一文后,来信好评,并一直关爱我的成长。

由衷感谢河南文艺出版社王淑贵先生,她是位有很高文学修养和鉴识能力的阿姨,此次成了本书的第一个读者。她给予书稿以好评,还为书稿提出若干修改意见,做了文字上的修订。

由衷感谢张邦炜教授、邱志诚教授和傅亮教授。他们赐予书稿以序言和英译,以前辈的殷切关怀和文史修养,为拙作增光添彩。

由衷感谢刘宏先生,出大力促成拙作的出版。

我历经艰苦劳动,能出版处女作,当然是人生之快事和大事。但作为一个未入大学门槛的中学生,我深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十分浅薄和贫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只走出了第一步。中华古代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说:“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祖父对我说:“如果有朝一日,通读了《资治通鉴》和《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你才算是两只脚都跨进了中华古文史学术殿堂的门槛;但离登堂入室,仍差距很大。”他还对我提出“亦文亦史,中西合璧”八字。我将为此作持久不懈的努力。

作为中学生的处女作,作品肯定会有不少缺点和问题。恳请学者和读者们,对拙作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我必定会虚心听取。

王梓雯

写于2023年10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