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贵和林娘离开后不久,谢承安便进京赶考。
不到半年,便从京城传来好消息,他被圣上钦点为状元。
被压了四年多的穷秀才,厚积薄发,一路高歌猛进,成为当朝最年轻的状元郎。
谢家拜访的人络绎不绝,苏心住的宅院,有人打听到也递来帖子。
但迟迟没有消息,一问跟谢承安走得近的林家,这才得知,谢承安早早就雇佣了镖师,把父母和妻女接到京城去。
本来想要两个老的也接到京城,但谢老头和谢大娘说自已一把年纪了,只想待在老家。
去了京城,一个认识的人都没有,想吹嘘自家孙子怎么厉害,都没有人捧场。
而如意酒的作坊,自然都归谢大河和李翠翠一家,谢大江只拿两成的分红。
谢承安在翰林院待了一年,便去了一个偏远地区当个小县令,不到两年因政绩斐然升为知府。
当了三年知府后,被圣上召回,提拔为户部尚书。
他提出航海贸易,促进与周边小国的经济交流,让国库猛然发展。
此时,圣上身体已经孱弱,皇子夺嫡之争到了水深火热的地步。
大臣们多次上书请皇上封太子,几个皇子也暗地里拉拢谢承安,甚至有皇子妃请苏心劝说谢承安站队。
就在这时,圣上任命谢承安为首席内阁大学士,即内阁首辅。
协助圣上处理朝政。
谢承安权力达到了顶峰,可谓权倾朝野。
而苏心也成为品阶最高的命妇,就连皇子妃也不敢轻易得罪她。
毕竟谢承安是有名的妻管严。
想当初谢承安刚回来京城,宴会上有个小妾嘲笑苏心是个商户女,身份低贱,多年来又只为谢承安生下一女。
那小妾是永安侯府侯爷的心尖宠,连正妻都要避开她风头。
而永安侯府是大皇子的外家。
如今大皇子是长子,太子首选之人。
一连串关系下来,就算宴会上的人看不起这小妾,也没有人敢轻易得罪了她。
小妾也是夜里听侯爷说大皇子想拉拢谢承安,便想着谢承安没有儿子,打着送自已妹妹给他当妾的主意,只要生下儿子拿捏了谢承安,他还不是妥妥站到大皇子这边。
这才有了宴会上讥讽苏心的一幕。
苏心当即呛声回去,丝毫不给她面子。
小妾哭哭啼啼回去找侯爷做主。
谁知,第二天上朝永安侯还没发难,谢承安倒是先参上他一本“宠妾灭妻,家风不正,纵容小妾亲戚欺压百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云云。
噼里啪啦一顿话下来,砸得永安侯头晕眼花,还不等他反应过来,圣上已经让他闭门休过,等处理好家事再来上朝。
可什么时候上朝没说呀。
至今永安侯还待在家里,成了个没有实权的空架子。
那小妾也因此被永安侯迁怒失了宠,不久后便病逝了。
经此一事,再也没有人敢招惹苏心。
而谢承安成为首辅的消息传到县城时,苏大贵躺在床上痛苦流泪,后悔不已。
当初苏嘉树得了谢承安的推荐信,进了县学后,很快考上了秀才。
但也止步于秀才,他也知道自已的水平,便不再往上考,自已办私塾,成了个教书先生。
谁知,这可把苏大贵气坏了。
他心心念念盼着独子能有出息,当个官儿,而不是当个穷教书匠!
几次劝说,苏嘉树都不愿意再考,他知道自已性子直,也只会死读书,再考也只是浪费时间。
苏大贵气急败坏,结果把自已气的中风了。
“我悔啊!
我这半辈子,失去了最宠爱的女儿,就为了给你铺路,谁知这是个孽障!
逆子!”
苏大贵嘴歪眼斜,还骂骂咧咧,但房间只有仆人在。
林娘身体虚弱,不轻易出院子。
两年前,苏府来了一个饱经风霜的落魄妇人,守门的小厮差点把人打了出去。
还是她说是苏府的二小姐,请了林娘来相认,这才确定是苏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