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前疏于防范,事中谎报灾情,事后中饱私囊。
堤坝修得越不牢靠,他们的腰包就越鼓胀。
这些蛀虫,他们巴不得黄河年年决堤!
大国难财,这才是黄河为何屡屡不得治的根本原因。
这些贪官污吏才是蛀蚀国本的祸根。
顾知行有了思路,便铺平纸张,刚打算写,便注意到有一道视线从正前方传来。
他抬眼,余光瞥见皇帝正盯着他,目光复杂。
有审视,有怀疑,甚至还有一丝失望。
顾知行叹了一口气,自觉有些无奈。
在皇帝眼里,他仍是那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外甥,今日能站在这里,不过是靠着皇亲身份。
罢了。
顾知行摇摇头,将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从自己的脑海里面赶出去,专心思考题目。
他将自己的思路整理好之后,提笔蘸墨,笔走龙蛇——
“臣对:臣闻治国如治水,堵不如疏,疏不如导。黄河泛滥,非一日之祸,乃百年积弊。治河之要,在清淤固堤,次在分洪引流……”
他笔锋一转,直指吏治——
“然河工之费,屡被侵吞,此非天灾,实乃人祸!臣请陛下严查河工账册,凡贪墨者,无论官职高低,一律严惩!另设监察御史,专司河工钱粮,使贪官无所遁形……”
他越写越快,字字如刀,锋芒毕露。
皇帝原本漫不经心的目光渐渐凝住,身子微微前倾,盯着顾知行的卷子,眸中惊色愈浓。
这小子……倒是挺能装。
他倒要看看这小子写了些什么东西!
看看他能不能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搞名堂!
皇帝忍不住站起身,踱步走下去。
在顾知行周围的学子看顾知行写的飞快本就紧张,现在余光又瞥到皇帝下场来巡视,更是慌的连拿笔的手都在抖。
皇帝并没有关心其他学子,直接走到了顾知行的身后站定,非要瞧瞧顾知行能写出什么东西来。
他在下来之前就已经给自己做好了心理准备,不管是顾知行写成什么样子,即便是在纸上画出一只王八来,他也绝对不会有任何的惊讶。
但是当他站定,看到顾知行纸上写好的内容时,还是震惊不已。
顾知行何时懂得这些?
他忍不住站起身,踱步至顾知行身侧,低头细看。
顾知行笔锋不停,继续写道——
“陛下若欲根治黄河,当以铁腕肃贪,以仁政安民。贪官不除,纵有良策,亦难施行!”
皇帝瞳孔微缩,心中震动。
这哪里还是那个整日斗鸡走马的纨绔?
这分明是……好苗子!
他忍不住伸手,想拍顾知行的肩,却又硬生生忍住,只是低笑一声。
好小子……不愧是朕的外甥。
皇帝看完顾知行的卷子,本是想着坐回去的,但是转念一想,下都下来了,不妨再看看别人,瞧瞧有多少好苗子。
他走到顾知行后面的考生身边,仔细瞧了瞧。
那考生忽觉一道阴影笼罩下来,抬眼正对上皇帝审视的目光,顿时浑身一僵。
执笔的手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笔尖在宣纸上洇开一团墨渍,双膝不自觉地打着颤,连带着案几都出细碎的"咯吱"声响。
皇帝的目光从颤抖的笔尖移到卷面上,只见那被墨迹晕染的答卷上,写的都是些旧册,什么大禹治水靠疏导,汉代贾让提出了治河三策。
引经据典倒是流畅,就是少了很多自己的见解。
死读书的书呆子!
皇帝不由得摇了摇头,转而去看下一个。
有了顾知行珠玉在前,其他人的答卷他是真看不下去。
走了一圈,还是顾知行的答案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贪官污吏不除,拨下去再多的银子也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