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知晓周姨娘的聪慧和通透后,沈嘉岁便觉陆云瑶的性情和周姨娘一点儿也不像。
可见人无完人,机敏如周姨娘也会因着心疼女儿,将她保护得如此周全。
但是行走在这世道上,只有善良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有手段有能力,才能在正道上走得更远更久。
这也是沈嘉岁用性命悟出的道理。
这时,她将手中的信递给对面的沈嘉珩,紧接着从信封中又掏出了一张信纸来。
周姨娘在信中说了,附上“沈嘉珩”的来信一封,让沈嘉岁瞧瞧笔迹。
沈嘉岁将信纸展开,瞳孔微微一缩。
像。
这笔迹和珩弟已经有七八分相像了。
几乎是一瞬间,沈嘉岁脑子里就跳出了“顾惜枝”这三个字。
他们姐弟俩和顾惜枝如亲人般生活了五六年,对彼此的笔迹都很熟悉。
当然,这其中也包括——爹娘的笔迹。
这一刻,沈嘉岁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几乎梦回前世。
她曾在大理寺外拦过江浔一次。
那日大雨滂沱,她举着伞在角落处等到了四下无人,等到了黑夜沉沉,终于等到江浔下值。
她手脚冰冷发麻,却不敢走近,只站得远远的,颤声询问沈家一案的进展。
这时,江浔却毫不避讳地朝她走了过来。
她至今仍能忆起当时的场景。
江浔左手撑着一把油纸伞,右手提着一盏灯笼。
灯笼的光在如瀑的雨幕中朦胧微弱,只够照亮他那绯红的官服,却也成了漆黑雨夜中,她目之所及的唯一色彩。
她张了张嘴,声音几乎是从胸腔中挤出来的,“江大人,如何了?”
江浔抬起伞檐来,面容在雨雾中模糊不清。
而后,在一片雨打青砖的嘈杂沉闷声响中,她听到江浔说:
“证据确凿。”
第82章妙人
在此之前,沈嘉岁一直认为,沈家通敌叛国一案是幕后之人谋划,陆云铮做刽子手,顾惜枝或许有参与,但不多。
但此时看到这封和珩弟的笔迹有七八分相像的书信,沈嘉岁却不得不怀疑,或许顾惜枝的参与比她想象中要多得多。
江浔说,证据确凿。
还有什么比爹的“亲笔信”更让人信服呢?
但是,单凭几封书信就能把通敌叛国的罪名钉死吗?
不够,一定还有其他什么。。。。。。
沈嘉岁想得入了神。
她甚至开始怀疑,陆云铮重生后这般不顾一切地退亲,除了对顾惜枝的爱,对她的恨,是否还因为。。。。。。顾惜枝也是他一飞冲天的关键之一?
“姐?姐?”
在句句轻唤声中,沈嘉岁陡然回神,正见沈嘉珩一脸担忧地冲她挥着手中的信。
沈嘉岁急忙调整心绪,归拢心神,温声问道:“珩弟,姐先问你,你对陆家小姐。。。。。。”
沈嘉珩立刻摇了摇头,难得正了色,“姐,谈婚论嫁对我来说为时尚早,我从未想过这些事。”
“若不是今日看到这封信,我连去岁中秋之事都忘了。”
沈嘉岁得了回答,心中也有数了,点头道:“无妨,谁年少时没些心事,这陆小姐虽天真了些,但到底是个有分寸的。”
“此事珩弟你只做不知,更不要在旁人面前提及,免得伤了陆小姐的颜面。”
沈嘉珩闻言当即应了,又问道:“我观周姨娘信中谋划已然很是妥帖,她却又在信末问你的意见,姐,你怎么说?”
沈嘉岁弯了弯唇,将信接了过来,眉眼晶亮。
“因为周姨娘心知肚明,还有一更妙之法,却是要麻烦你我,故而不提,等着我自己说呢。”
“珩弟,周姨娘真真是个妙人,陆夫人这次触了她的逆鳞,周姨娘既然要‘一击必杀’,于咱们有利之事,当然要帮着递一把刀。”
“来,研墨,我们给周姨娘回个信。”
沈嘉岁笑得意味深长,这一伏案,竟一连写了好几封信,又叫沈嘉珩也写了一封。
。。。。。。。
待一切妥当,夜已深了,两边都落了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