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恋上你看书网>三国从幽州开始 墨旸 > 第77章 虚张声势3(第2页)

第77章 虚张声势3(第2页)

钱老在见到长相凶恶,且人高马大的张毅时很是拘谨,不过张毅却一点也不在意这老汉的出身。他好歹是个穿越之人,当然知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道理。

不过他到底还是要考一靠这老汉有没有什么真才实学于是他就问这老汉:

"钱老,不知您老人家有没有建造过堤坝的经验啊?"

听到这话钱老就挺直了自己干受的腰板声音有些干涩却铿锵有力的说到:

"桓帝时期,我就随我师父开始参与过一个堤坝的建设………………"

这钱老汉说的很是详细,大约说了有半个时辰,不仅是建造堤坝的过程,连后来他又参与建设过什么着名建筑的事情都说了出来。

这算是一个三国版的面试,张毅很满意这个钱老汉,真所谓外行领导内行是大忌,所以张毅准备全权把建造堤坝的事情交给钱老汉来负责。

他自己只是跟随着他看几天,看看这个钱老汉是不是真有实力。

张毅果然没有看错这钱老汉果然是一个人才,他在民夫中的威望也很高,甚至有十几个是他的徒弟,所以他指挥这些人很是得心应手,如臂指使。

张毅见此很是高兴,最终张毅准备将建直河堤的事情全权交给钱老汉,不过走时他还是悄悄的给钱老汉说明了,这座堤坝是他准备带着所有人逃命用的。

所以看看他是不是能够根据这个计划建造一个更合适的堤坝。

听到这话钱老汉懵逼了好一阵子,其实最开始他也很奇怪,建造这堤坝的意义何在,毕竟这堤坝离得己方军营实在是太近了,而且也对敌方造不成杀伤力。

总不能张毅建造堤坝是为了造福百姓吧?

不过听到张毅最后的解释后他明白了,为什么?因为在张毅军中的他知道的很清楚,他们其实就是各方人马凑起来的杂兵根本打不了硬仗。

而前面几场漂亮仗其实大部分原因靠的是张毅这个将领的出色才能,所以在听到张毅准备借着水流逃跑时,他也不得不佩服张毅不愧是个能带领一群乌合之众打赢鲜卑鞑子的人,他的思维就是和常人不一样。

这普通人怎么能够想到借助自己创造的洪流逃跑呢?

不过钱老汉最终问了大概撤离的时间就让张毅放心。他会加高堤坝的高度,在把堤坝壁建薄一些撑三月左右没有问题,而且他到时候还会建造一些薄弱点让堤坝很容易被打破。

听了钱老汉这些专业级别的话语后,张毅很是满意,他就把建造堤坝的事情全权托付给了钱老汉,然后自己回了军营。

………………

话说另一边当鲜卑联军和乌桓联军听到张毅在建造堤坝时也很是懵逼,毕竟张毅连胜三场,最近山上砍伐的木头没有断过,有北平的支援也是很规律的"源源不断"的到来。

甚至河这一边的一千五百人也建造的军营也已经建设的有模有样了,所以没有人会怀疑张毅要逃走!

……………………

再说太史慈这一边。

太史慈和张毅完全不一样,他要的是隐藏好自己,然后伺机而动给敌人致命一击。

所以这些天无论是张毅这一边闹得如何欢实他都领着两千骑兵藏在一个小水弯没有出去过。

只派了一些精锐斥候出去打探消息。这一等就是快一个月,张毅这一边连胜三场的消息他也收到了,对此他很高兴,毕竟张毅是他的结拜兄弟。

而且张毅的成功,就代表着他们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而今天太史慈终于收到消息丘力居带着大部分乌桓骑兵离去了,只留下了少量的部队看家。

太史慈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那么问题来了古代战争中如何偷袭烧毁敌军粮草?

古代战争中偷袭烧毁敌军粮草是一种常见的战术手段,通常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第一,侦察敌军:先需要对敌军的防守布局、粮草储备位置进行侦察,了解敌军的防守力量和粮草储备的具体情况。

第二,选择时机:在敌军疏于防备或者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偷袭,比如夜间、恶劣天气或者敌军粮草储备无人看管的时候。

第三,集结兵力:偷袭粮草需要有足够的兵力,可以通过集结军队或者派遣精干部队进行行动。

第四,隐蔽行动:在进行偷袭前,需要保持隐蔽,避免被敌军现。可以选择绕道、利用地形等方式来规避敌军的侦察。

第五,突袭粮草储备:在确定时机后,突袭敌军粮草储备,可以采取火攻、放火箭、投掷火把等方式来点燃粮草储备。

第六,迅撤离:在完成烧毁粮草后,需要迅撤离现场,避免与敌军主力遭遇或者受到反扑。

总的来说,偷袭烧毁敌军粮草需要充分的侦察情报、灵活的战术部署和果断的行动,以确保偷袭的成功和最大程度地削弱敌军的战斗力。

前面的这些其实都已经弄好了,现在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所以晚上太史慈的行动异常顺利,很容易就摧毁了敌军粮草,甚至在撤退时给了乌桓人很大的破坏。

而丘力居是两天后才得到大本营被偷袭,粮草被烧毁的消息的。听到这个消息后丘力居火冒三丈,有些暴跳如雷的意思,不过完火冷静后,他就觉得自己可能上了敌军的调虎离山之计了。

毕竟一个小小的右北平哪里来的那么多厉害的军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