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之下的守护
自2050年以来,在月明星稀的夜晚,人们抬头仰望夜空,便能清晰看到月球上有一个如神灵精心雕刻般发光的六边形袖珍小雪花。
那其实是华夏月球基地的太阳能板反射太阳光所呈现的效果。
到了2075年,这颗明亮的六边形“雪花”
,已然演变成一枚镶嵌在月球上的六边形臂章,愈发明亮耀眼。
这是因为如今广寒宫市太阳能板的铺设面积,已从曾经的不到3万平方公里,大幅扩建至30万平方公里。
不过,国际上对华夏月球地下基地的规模,仍一无所知。
只听闻基地不仅实现了粮食、能源、水源、空气、设备制造等的自给自足,还拥有太空舰队船坞工业体系和两支规模庞大的太空舰队鲲鹏一号舰队负责每日地球输送各类月球资源,还有一支神秘舰队行踪神秘不知所向。
生活在华夏青藏高原的牧羊人说,每天他们都能听到空中传来龙吟般响彻云霄的巨响。
每当这时,青藏高原的小动物就会吓得四处逃窜。
起初,当地居民家的孩子被吓得大哭,还以为那擎天巨柱要倒塌了。
后来听边防战士解释,才知道那是飞船在空中启动核能助推器发出的声音。
有一次,我和阿妈来到珠峰脚下的观测营地。
这里距离珠峰仅数公里之遥,抬头便能清晰看到珠峰直插云霄的雄伟身姿。
营地里,来自各地的科研人员忙碌穿梭,巨大的雷达天线不停转动,对珠峰周边的气象与地质状况进行实时监测。
“它们从不落地,仅在珠穆拉玛峰顶那仿若被大地巨手托举的巨大蘑菇状平台上降落。”
导游介绍道。
初见这一幕时,我满心疑惑,便问导游:“为什么飞船不落地呢?”
导游脸上浮起一抹神秘笑意,说道:“它们似乎生来就属于天空,难以降落到地面。”
后来,从附近一位当地人那儿,我打听到,这些鲲鹏飞船满载从太空带回的陨石,而这些陨石带有辐射。
为避免辐射影响居民生活,飞船才不在地面降落。
就在我们讨论时,一位科研人员路过,见我们一脸好奇,主动上前介绍:“这些飞船装载着带有辐射的太空陨石,为降低辐射影响,飞船从不在地面降落,仅停靠在珠峰峰顶的特殊平台。”
听完科研人员的讲解,我恍然大悟,难怪身处这观测营地,大家都得身着太空宇航服。
看着穿梭在天空的飞船,我内心既震撼于科技的力量,又对这片充满辐射的区域多了几分敬畏。
这时,一位老人走过来,笑着安慰我们:“孩子,别担心,我们当地人在这儿生活了多年,还没人患上辐射病呢。”
当我作为喜马拉雅共享城大学太空飞船宇航员专业的学生,首次踏上前往月球基地的实践课旅程时,内心既激动又紧张。
前往月球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事,如今,这个梦想终于要实现了。
出发前,尽管从爷爷那里,我已无数次听闻月球基地的传说,以及在青藏高原上空呼啸而过的鲲鹏一号飞船的故事,但当自己真正站在通往平流层物流平台的太空物流电梯入口时,那份震撼依旧难以言表。
电梯入口位于珠穆拉玛峰山体内部,一条悠长的通道引领我们深入其中。
随着电梯缓缓启动,透过透明的电梯壁,我看到山体内部结构错综复杂,宛如迷宫。
这里是整个太空物流系统的核心枢纽,无数高铁轨道和物流管道纵横交错,将各类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平流层的物流平台运往华夏各地,又源源不断地从华夏各地将加工好的各类资源汇聚于此。
期间,一列满载着特殊建筑材料的高铁风驰电掣般从下方轨道穿过,引发一阵轻微震动。
电梯墙壁上,安装着实时显示物流信息屏幕,上面不断跳动着各种物资的运输状态和数据。
电梯上升过程中,我先是感受到一阵轻微的失重感,整个人仿佛变得轻盈起来。
但很快,电梯的平稳运行让我安心下来。
大约几分钟后,电梯抵达平流层物流平台。
当电梯门缓缓打开,眼前的景象瞬间让我震撼得呆立原地。
平流层物流平台宛如一艘巨大的椭圆形宇宙战舰,稳稳悬浮在珠穆拉玛峰顶端数千米高空。
其表面由高强度复合材料打造,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耀眼光芒,宛如披上一层金色铠甲。
平台边缘,是一排排整齐的太空飞船停靠位,一艘艘庞大的鲲鹏一号飞船静静停靠在那里,如同即将出征的钢铁巨兽,随时准备划破苍穹。
我跟随导师和同学们穿着厚重的宇航服,沿着平台通道前往飞船登机口。
途中,一股淡淡的金属气息萦绕在鼻尖,还混合着设备运转散发的热量。
时不时能看到工作人员身着特制工作服,身前实时呈现各种3D虚拟操作界面,脚步匆匆地穿梭其中。
他们专注地盯着虚拟屏幕,口中念念有词,时不时在空中滑动虚拟操作界面,身旁时不时出现各种身份的虚拟人投影,他似乎在和他们执行着某种重要任务。
我还注意到,平台上方有多架无人机有条不紊地巡逻,它们时不时闪烁着红黄蓝绿各类色警示灯,为整个平台的安全保驾护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登机前,我忍不住回头,透过宇航服的保护罩再次凝望这个宏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