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打开宣纸,当三位大儒看到这诗皆惊为天人。
此诗若单论品质自然不如前两惊艳。
但好就好在,此诗借竹石而喻那种读书人的风骨,却非前两能比。
此时三人看着这诗,就仿佛看到了一幅画卷。
一个青衫读书人立于悬崖边俯瞰山河,眼中有复杂有坚韧。
“好诗。”孙尧文赞叹道。
其余二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此诗一出,三人皆认为这一轮胜负已分。
虽不知靖南王如何写出的这诗,但所幸这局赢了也算是为燕国读书人找回了一些颜面。
“我们看看那位百花郡主的诗吧。”周颐说道。
闻言程雍直接从一旁拿来王佩郎代笔写好的诗。
打开宣纸之后。
三人一下就愣住了。
“这……不可能。”
“这怎么可能?”
三人双眼瞪圆了,脸上满是惊讶。
看了一眼苏白玉的诗又看了一眼百花郡主的诗。
楼中,两国读书人看到三位大儒居然如此失态,不禁纷纷好奇。
难不成是靖南王和百花郡主两人都写出了让三位大儒惊为天人的诗。
……
“他们怎么了?”楼上荣王顺着窗户看向三位大儒方向有些好奇道。
闻言顺王和百花郡主也看了过去。
“难道是那燕国王爷也写出了好诗?”顺王自语道。
百花郡主柳眉微蹙。
很显然眼下这种情况她也看不懂,但她却有自信《石灰吟》一出她绝不会输。
毕竟读书人还是很吃这一套的。
高台上三位大儒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一个比一个脸色黑。
两国诗会,先前闹出王佩郎这种事已经是他们忍受的极限。
现如今又出现两诗雷同的情况,这以后让他们出去还怎么见人。
最终还是孙尧文黑着脸道:“我去问王爷。”
“我也去。”
“同去。”
程雍和周颐跟在孙尧文身后,分别一副兴师问罪的样子。
可不等他们来到楼上,苏白玉就出现在楼上窗边直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