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哪里知道楚萧绝不可能让此事就这么过去!
没错,楚萧是敌不过王爷的皇权这没错,但那也要看是什么皇权,如果说朱棣要他息事宁人还好说,但汉王还不行。
在这种情况下,汉王他们联合那些幕僚联手屯兵洞庭湖,这就等于是谋反大罪,如果他们不做些什么还带个屁的兵?
但这件事绝不能让皇家先知道,否则汉王等人不会遭受丝毫的惩罚,这样一来包括岳阳在内,湖广的数十万百姓依旧要遭受涂炭之苦。
所以为了大明那些质朴的百姓,楚萧心里下了一个决定,汉王等人必须遭受应有的惩罚,但是这件事不能让他自己来背负。
否则连累他到是无所谓,明军的兵卒却要遭受灭顶之灾,所以他和朱瞻基可能无法抗衡,但如果是满朝勋贵一同背负呢?
没别的,倘若是满朝勋贵一同抗衡,那么纵使是汉王也不可能扭转乾坤,至于朱棣估计他会拍着手完全站在他们这边。
只不过抵抗皇权这种罪责太大了,所以楚萧让李祺将重建岳阳的消息告诉那些老帅,一来是为了让朝堂上的勋贵云集岳阳,二来也有补偿他们的意思。
这时候,明白过来的朱瞻基也是立刻冷着眼神呵道:“别问为什么!你只要做好这件事就可以!立刻出,三日之内务必将重建岳阳的消息报回顺天!”
“记住,知道的人越多越好!”
太孙的命令不容拒绝,李祺也被朱瞻基这番话给压了下去,随后他立刻双手抱拳道:“是!谨遵太孙将令!”
话音一落李祺立刻奔出帅帐去安排了,与此同时随着十几匹快马飞出大营,楚萧的眼神中也滑过了一道化不开的冰寒。
好啊,身为大明的王爷却要屯兵岳阳,奴役大明的百姓,这就等于是说他们已经自愿放弃了颐养天年的身份。
但是你们以为王爷的身份就能护住自己吗?
时间飞逝,从岳阳城离开后,李祺就带着十几名急使快马赶赴顺天。
那些信使还好说,但李祺却是文人之躯,这就苦了他,快马加鞭之下他几乎是去了半条命。
然而李祺深知道此事的重要性,楚萧的计划绝不能耽搁片刻,所以李祺强忍着坠马的冲动一路横跨水路,之后又是快马加鞭赶赴顺天,战马跑死了十几匹依旧是人歇马不休。
在这种度下,三日之后数十匹快马终于返回了顺天,随后李祺立刻被人抬着快赶赴奉天殿。
此刻正是清晨,奉天殿主殿内,朱棣坐在龙椅上正听着堂下群臣的汇报。
“陛下!岳阳城水贼足有数万,岳阳官府曾数次汇报,十几年来围剿数次也是无功而返。陛下只派遣五千明军出征,未免有些大意啊!”
“是啊陛下!岳阳水贼太过猖狂,再怎么说五千人也少了!陛下当日何不让英国公等人率领数万大军赶赴岳阳?”
“是啊!再不济,陛下也应该让太孙带足兵马再出征才对!”
“陛下!依臣之见现在还为时未晚,陛下可下指令立刻让一位老帅率领大军赶赴岳阳,立刻支援太孙!届时,方可一举剿灭洞庭湖水贼!”
听着手下文武百官的汇报朱棣的眉头都皱成了疙瘩。
没别的,因为三日之前明军出征的消息已经被朝堂上的人知道了。
然而朱棣原本是以为,这些勋贵应该是和水贼有关,一旦知道消息肯定会大举阻挠才对。
可现在这是什么情况,自三日前以来每次上朝,这些文武百官就在纷纷启奏,让他立刻派遣大军去岳阳支援朱瞻基。
看上去他们好似和那些水贼完全无关,而作为皇帝朱棣深谙看人之法,从这些官员的神态中他能清晰的分辨出,这些人都是真心在请他出兵围剿水贼。
可这就奇怪了,难道说这些勋贵真的和水贼无关?
可这样的话,那些水贼背后的人到底又是谁?
意识到这一点朱棣心里有些后悔了,要知道洞庭湖的水贼足有数万,并且世代盘踞在水道上,不熟悉洞庭湖的人根本无法围剿。
这一次楚萧和朱瞻基只带了五千人出征,肯定会大败而归,想到这朱棣开始偏向了群臣的意见,准备挑选一位老帅派往岳阳支援明军了。
然而就在这时,一声高亢洪亮的声音忽然在大殿外勐地炸响。
紧接着,在场的人都愣住了。
“陛下!岳阳传来急报!”
“太孙已于岳阳大破水贼十八寨!阵战七万!”
安静,死一般的安静。
顿时,随着传令官的声音落下,整个奉天殿都瞬间没了声音,同时所有人的目光也都纷纷呆若木鸡的看向了大殿之外。
什么情况,他们没听错吧?
大破水贼?
阵战七万!
那也就是说,岳阳洞庭湖的水贼已经被全歼了?
“你。。。再说一遍?!岳阳生什么啦?”这时,还是朱高炽最先反应了过来,同时随着他这位太子的话音落下,只见两名传令官缓慢的抬着一个文人士子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