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个无比真实的噩梦让她无法再自我安慰,无法再忽略这个模拟人生的结局。
噩梦中,她的声音说什么“保证金制度有漏洞,要小心突然贴息”,和模拟人生中导致她死亡的原因一模一样,都是因为“314”国债期货事件。
现在裴瑜的疑惑主要有两个。
一是,噩梦中把她塞进汽车后备箱的人究竟是谁?
她猜测这个人估计是个男性,女性一般没有那么大的力气,能把她整个人扛起来。
二是,系统模拟出来的那段人生中,她为什么要在国债期货市场中厮杀?
在模拟人生里,“314”国债期货事件是个非常关键的事件节点。
上辈子,裴瑜当上考研老师之前,在金融行业某个头部券商下属的期货公司工作过。
准确地说,这也不算是正式工作,只是一个小黑工,她当初做了三四年,工作期间被带教折磨得日月无光、生无可恋,还好最后跑路了,留下了一条小命。
这段灰暗的经历给她留下了深深的心理阴影,不过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安排,也让她对金融市场的了解程度突飞猛进。
对“314”国债期货事件,她是非常熟悉的,打小黑工时没少搜集整理和这个事件相关的资料,还要结合这个历史行情来分析现实K线走势。
想也知道她分析得肯定不靠谱——要是她真的能根据“314”国债期货事件直接预测未来行情,那她还打什么小黑工啊,直接杠杆拉满、亲自下场梭哈,岂不是分分钟就单车变摩托、别墅靠大海了?
虽然她不知道怎么在市场中活下去,但她知道自己会怎么死在市场中,永远不会去碰自己不了解的金融衍生品。
90年代的金融市场那叫一个波涛汹涌。
93年的时候,出了宏观调控16条,南方海岛的房产热一下子就被压下去了,紧接着就是持续了接近两年的熊市。94年不发新股了,开始政策救市。
95年期货市场风波又起,“314”国债期货事件中,由于持仓量远超可交割现券规模,京海交易所不得不采取强制平仓措施来稳定市场,反而刺激更多机构利用类似手法进行投机。
最终在1995年2月爆发了更严重的“327”国债事件,震撼了整个证券期货界,导致国债期货市场刚开放不久就被迫夭折。
一直到97年经济软着陆,华国的股市才慢慢好起来。在这漫长的几年中,除了极短暂的上升行情,来来回回都是会让人死无葬身之地的暗礁。
风浪越大鱼越贵,即便裴瑜是从21世纪穿越回来的幸运儿,想从中捞条大鱼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短线市场瞬息万变,不可能把一条鱼从头吃到尾巴,能吃到投资过程中的鱼头和鱼身子就足够了,想吃鱼尾巴的人往往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哪怕是穿越者也很难吃到鱼尾巴,入市不是记得几个关键的价格点位就能万事大吉的,杠杆加高了,价格波动率一高,随时有可能被不讲武德的庄家打得鼻青脸肿,止损稍微慢了一点,就会直接爆仓,倒欠一堆十辈子都还不起的钱。
总之,在90年代玩国债期货,无异于在绞肉机中求生,学历光环什么的都不管用,你是北大光华学院毕业的又怎么样,你是清华五道口学院毕业的又怎么样,市场六亲不认,分分钟教你做人。
这就是最让裴瑜感到奇怪的地方。
按理说,她是一个知晓后市的穿越者,就算在模拟出来的人生中没有系统这个金手指,也能轻松找到很多其他的赚钱路子。
从当文抄公,改编版权拍成电影,送到国外放映赚外汇赚到手软,到布局电子商务、门户网站,赶上互联网和PC硬件领域的第一批机遇,哪条路子不比国债期货好走?
她何必非要去趟这趟浑水?
裴瑜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地盯着月亮看。
此刻她深深地感到,自己花团锦簇的高三生活下面是无底的深渊,她也不知道自己会掉到何方,不知道怎么做才能留条全尸。
我的未来如履薄冰,你说,我能走到对岸吗?
月亮没有回答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