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学士,刘三吾?"
闻声,凉国公蓝玉先是一愣,随即便不敢置信的重复了一句。
这翰林学士刘三吾可是朝中出了名的"顽固派",且是皇长孙朱允炆的"铁杆",陛下怎么想到冒出他的身份了?
"别瞎寻思了,记得别说漏嘴了。"
傅友德年近七旬,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故此也懒得向眼前的蓝玉解释太多,再度叮嘱了一句之后,便推开了诏狱的大门,轻车熟路的往诏狱深处而去。
。。。
。。。
位于诏狱深处的牢房中,和衣而睡的曹爽揉了揉有些睡眼惺忪的双眼,缓缓的自稻草上起身,思绪微微有些恍惚。
该说不说,在这锦衣卫诏狱,除了睡眠环境差一点,但他的吃喝却是比"前身"在南京城中四处求学的时候,胜过数倍不止。
他原本只是蓝星上一个平平无奇的"牛马打工人"罢了,或许是因为操劳过度,或许是因为心肌梗死。
总而言之,当他一睁眼的时候,灵魂便跨越了历史长河,回到了朱元璋治下的大明,而后又因为"妄议国政"被扔进了这锦衣卫诏狱。
好在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仗着"狱友"是燕王朱棣的缘故,他没有受到半点为难;就连昨日的这位新狱友刘三吾,也是大有来头,曾在原本历史上号称建文帝朱允炆的第一从龙功臣。
不过唯一可惜的是,这位完全颠覆了他对"酸儒"认知的翰林学士刘三吾,似乎今日便要出狱了。
想到这里,曹爽便忍不住将目光投向另一个角落处的"刘三吾",却不曾想四目相对。
"老爷子,您这是早醒了?"
感受着对方掺杂着各种各样情绪的眼神,曹爽便有些"心虚"的问候道。
昨日他也是多喝了几杯,借着三分酒意,稀里糊涂的透露了诸多足以惹得整个大明震动,乃至于垫付这个时代认知的内容。
"小友昨日的那番言论令人细思极恐,老朽哪里睡得着。。"
见曹爽终于从睡梦中醒来,默不作声多时的朱元璋便掸了掸身上的稻草,随即有些吃力的自角落处起身。
虽然他内心深处对于曹爽昨日有关于日本倭寇漂洋过海,劫掠他们大明国都,甚至令其沦为人眼炼狱的言论仍是抱着怀疑的态度,但结合曹爽过往的所作所为,他又无法做到嗤之以鼻。
但不管怎么说,在对待日本倭国的态度上,他倒是与昔日的那位开创了"魏武遗风"的魏武帝曹操产生了共鸣。
宁教他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他!
反正那些日本倭人近些年时常袭扰福建浙江等东南沿海地区,令地方上的百姓们不厌其烦,他正好以此为借口出兵。
届时便可知晓,那日本倭国是否真的存在曹爽口中的巨大银矿。
倘若曹爽所言为真,或许他真的会认真考虑昔日曹爽对待日本的建议。
灭其国,绝其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