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如同滚雪球一般,等屯伦抵达甘州城下时,他已经带领了一支足有几百人的“天命皇朝”军队。这支军队的时间卡得特别好,抵达城门之下时,正好暮色苍茫,而又没到关闭城门的时刻。看守城门的兵丁毫无警惕,屯伦几乎兵不血刃就夺取了城门。后面的战斗也不激烈,甘州城守军一点防备没有,等他们得到示警,几千狼族士兵已然涌入兵营。天黑尽时,甘州城已经完全处于狼族的控制之下。
坐在甘州知府的大堂上,吉木塔都免不了有几分志得意满之感:“室狄,除了那一千匹军马,甘州城的粮仓里有多少粮食?”
屯伦拿下甘州之后,吉木塔就从天门关赶了过来。这个时候,屯伦等人也不过刚刚把主要的战利品清点清楚。
室狄拿着一本厚厚的账簿:“账簿上记载的是十二万八千余斗,这数字有点虚,小的找甘州府的通判问过,实际只有十万三千斗,其余的被他们偷偷卖出去挣差价了。”
屯伦站在吉木塔身边,一边嘴里说一边心里算:“这里匮乏肉食,每人每天至少需要半升粮食,咱们现在来了四千五百多人,每天需要消耗二百多斗。靠这些粮食,能支持近两年呢!”
室狄有点奇怪:“城里还有两千多边军、近千地方守备部队,以及三万多人口,他们家里可没有多少存粮,都要靠粮仓的粮食过日子。不算他们的话,难道把他们都杀了?”
狼族作战有个规律,获胜了轻易不杀俘,失败后却会杀死任何见到的活物。其中的道理也简单,狼族把俘虏看作战利品,获胜的时候,战利品都能带回去,当然舍不得杀死。可一旦战争失败,不管战俘也罢、平民也罢,都很难掳掠回去,自然要杀个干干净净。
现在战争进展很顺利,屯伦指挥作战的过程中,也尽量在少杀人。他这么算粮食供应,室狄有点难以理解。
屯伦当然不会杀俘,且不说战利品不战利品,单就个人情感来说,他也不想无缘无故地杀死南人。不过那是在没有利害冲突的情况下,需要的时候,他连腾里格这样的王庭卫士都能杀,何况这些南人?
“杀他们做什么?父汗早就同意了,不杀这些南人。你吩咐下去,除了青壮劳力和工匠,其他的老弱妇孺通通撵到钓鱼城去!”
室狄立马明白了:“对啊,他们可以帮我们消耗钓鱼城的粮食!”
屯伦又道:“再安排下去,除了留两千人守城,其他人都分头到附近去收集粮食。粮食清干净后,把村子都烧了,人还是往钓鱼城方向赶!”
吉木塔看室狄有点迟疑,就把话头接了过去:“你们四王子确实足智多谋,他的作战方案,本汗完全赞成。”
室狄连忙点头答应,一边又感慨道:“四王子,你怎么想出这些办法来的?对了,我一直有个疑问,既然咱们能够这么顺利地拿下甘州,干嘛不直接去偷袭钓鱼城呢?”
屯伦轻轻摇着一把刚从知府府第搜罗来的折扇,真是一派神定气闲。其实他这一路上也十分紧张,生怕自己的计谋不能奏效,好多细节,除了向吉木塔禀报,他连室狄都没有透露。现在诸事皆在掌握之中,他也有心情卖弄了。
“你还是没有仔细考虑对手。李定国看似粗鲁,实际做事却很谨慎,他手下的刘知机智计多端,这两人绑在一起,并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况且钓鱼城处于对抗我族的一线,最近又有我三哥被俘之事,那里肯定戒备森严。而且钓鱼城辖区内的哨卡都是由边军站岗,他们可不象地方民兵那么好对付。如果直接偷袭钓鱼城,估计很难取得成功。到时候被钓鱼城、甘州城两面夹击,我们又没有战马,那就逃都逃不掉了。”
“甘州城则不一样。这里属二线,人都麻痹惯了,以为有事也会先得到钓鱼城的警示,肯定不会有太高的警惕性。你看那些哨卡的兵丁,我们这么多人冲进去,他们连问都不带问的。此外,作为钓鱼城的后方支撑,甘州城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军械。有了这些,我们就能在甘州城固守一段时间,父汗也才有充足的时间征集兵马!”
吉木塔听得频频点头:“我儿说得没错!”其实最初听了屯伦的作战计划,吉木塔也觉得不踏实。不过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放手让屯伦施展。想不到的是,这计谋居然真的奏效了。
室狄又问:“从天门关这里多派些人进来呢?钓鱼城的东南方向比较开阔,从这边更好攻城。”
屯伦摇头:“天门关通行不易,马匹辎重都过不来。而我族既不善步战又不善攻城,这样强攻钓鱼城的损失太大,完全没有必要。”
室狄道:“我们不是派了人去偷袭其它关隘吗?只要拿下两、三处,骑兵过来就没有问题。”
屯伦道:“今年的雪灾太大,要留时间给牧民们休养生息。在入秋之前,我们很难调集到足够的兵力。当前的条件下,只要把甘州城及其周边的百姓驱赶到钓鱼城去,钓鱼城中积累的粮食再多,顶多也就是维持两、三个月,我们等着他们自行崩溃就是。”
室狄更疑惑了:“我族是不善攻城,可也不善守城。如果要拼消耗,那我们至少要守住甘州城两、三个月,就怕做不到啊!”
吉木塔笑着插话:“是很难守住,但你放心,我们还有其他援军!”
“其他援军?”室狄嘀咕了一句。可吉木塔并不详细解释,屯伦也只是笑笑不再开口。室狄就明白,这事大汗和三王子都不方便多说。
吉木塔亲眼看着屯伦布置好甘州城的防务之后,就先返回了北境。室狄的心中却还在不停地琢磨:大汗说的援军,到底从哪里来?天命皇朝一统关内,除了南方的蛮族,就没有人敢反抗,可那些蛮族隔得太远,又如何能够支援甘州城的战斗?
在同一天,钓鱼城将军李定国和西北行营总督董世光,都得到了甘州城沦陷的消息,两人也都紧急调度了起来。
钓鱼城这边,李定国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是收缩兵力。钓鱼城四营边军,其中的斥候营、城防营驻防在城内,巡防营的兵丁却散布在钓鱼城外。李定国生怕这些散开的兵丁被狼族吃掉,统统都调了回来。
二是修建防御工事。钓鱼城的主要防御方向在西北,一应防御工事也是围绕这个方向修建的。现在狼族突然出现在东南方向,李定国必须抓紧完善这边的防御。
三是收拢难民。虽然明知是计,面对那些被狼族从甘州城方向驱赶过来的难民,李定国只能敞开了城门收人。不单如此,他还要派人到钓鱼城外围去,把那里的人口也收容到钓鱼城中来。这都是天命皇朝的子民,李定国必须要全力保护。李定国也想不到,这场守城战居然会如此艰辛。这些人虽然暂时进了城,可随着形势的推移,李定国却又不得不亲手把他们撵出去。
凉州城内,董世光主要也做了三件事。
一是上报朝廷并自请处分。除了钓鱼城战区,整个河西走廊都是西北行营的防区,不管狼族从哪里进来,只要不是走的钓鱼城,那就都是董世光的错。在这点上,董世光的态度很端正,没有用敌人太狡猾、自己上任时间太短之类的屁话来推卸责任,只是客观地把情况描述了一遍。
二是在西北行营所属的范围内调集兵力,准备收复甘州。西北行营的防区包括宁夏、甘肃、陕西三省,其重点防御区域基本都在河西走廊,而河西走廊又都在甘肃境内,宁夏、陕西则分别位于甘肃的东北、东南方向,成鼎足之势支持着甘肃。董世光要反攻甘州,除了聚集甘肃境内的部队,也在紧急抽调宁夏、陕西两省的部队。不过那里距离遥远,援军要抵达战场还需要些时间。
三是筹措军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