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
现在已经是九月中旬,二十五岁的傅斯霆默默算了算日期,他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去锻炼、把气色调理好、多买几件新衣服,把自己弄得像个人!!!
十几天过得漫长又飞快。
十月金秋,枫叶红了,银杏叶也很漂亮。他就这么恍恍惚惚,等到了广告拍摄的日子。
作者有话说:
常总正好就是那种特别擅长执行的人。他不擅长做决策,但是所有交给他的事情他马上就能给你办好。并且把事办好对他来说一点都不难。
第6o章
厉非小的时候,一直跟着妈妈一起生活。
直到妈妈在他六岁那年去世。
普通的孩子未必能对年幼的事情有印象,可厉非却能清楚地记得厉晴的样子,和她温柔的声音。
厉晴治病期间并非一直虚弱,平日里仍很喜欢做些小手工打时间,比如编织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手绳。也很爱做吃的,包个饺子、蒸个包子之类,小厉非也想帮忙,厉晴就让他洗玉米。
那时的厉非要踩着板凳才能够到大理石的洗菜台,玉米还没洗完袖子已经湿透。厉晴也不怪他,温柔地给他擦干,还夸他是知道帮妈妈做事的好孩子。
后来厉晴去世,之后一年厉非也生了很多场病,一直都在医院里度过。
再后来,“爸爸”出现了,出院后就带他去了美国,只在每年寒暑假送他回英国与祖父祖母团聚。
厉非拍第一部戏是在八岁,参演的契机却完全是巧合。
沈明德本来没有想过要让自己儿子进演艺圈,但那部电影刚开机,饰演“主角小时候”的小演员就不小心摔断了手。剧组统筹不等人,其他能找到的小演员又多多少少不符合要求。
沈明德十分愁,却回家就看到了小厉非。
沈明德没想到儿子很会演。
电影上映后票房成绩不错,小厉非的脸又在大荧幕上特别有表现力,眼睛又黑又亮特别招人喜欢。
他就那样一炮而红了。
当年不仅上了很多杂志,电影那张怼他脸拍的海报还火爆到贴在墙上几分钟就会被偷走的程度。
人红了自然关注也多,各种节目邀请,沈明德的导演朋友们也跟着锦上添花,时不时问他“借”儿子。
厉非开始辗转各种剧组。
学校去的少,沈明德就给他找了全职家庭教师跟着,功课并没有落下。后来厉非就这么一路演演演,奖项拿拿拿。尤其是十六岁那年刷新了著名电影节的最小获奖年龄后,公众对他的印象就是“少年天才”、“爽文男主”、“小小年纪一路开挂”、“演什么像什么”。
但其实,厉非在演技方面是遇到过瓶颈的。
或者说他一直都有瓶颈——亲情或仇恨是什么样的他有经验。权谋卧底能想象得出,爱恨交加也擅长。
唯独不擅长纯爱。
偏偏十五六岁以后,他长到了最适合那类剧本的年纪。一见钟情、欢喜冤家、日久生情、校园初恋……收到的全是这种本子。
于是在他这种“天才少年”身上,也开始出现了多次ng的情况。
导演惊讶于他明明已经很帅很有吸引力了,居然没谈过恋爱,一个个都说了类似于“你不然挥想象力”“要多观察”之类的话。
那段时间厉非看了很多书,观摩了很多前辈的表演,问了很多人。
却没什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