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恋上你看书网>天医派正宗传人 > 第22章 瘴气是什么(第1页)

第22章 瘴气是什么(第1页)

《后汉书·南蛮传》:“南州水土温暑,加有瘴气,致死者十必四五。”

《山瘴疟方一十九》:“瘴与疟分作两名,其实一致,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岭南率称为瘴,江北总号为疟,此由方言不同,非是别有异病。”

葛和城里买到东汉国的全版地图上,标写有景季洲、越季洲及苏南洲,都是瘴气的高地,提醒旅人多加小心注意。

陈京墨他们刚踏进去景季洲的地界,顺着河滩的小路走了大半天,感觉这里的天气,确实是与葛和洲的不同,刚开始,太阳很大,晒得人热呼呼的直吐舌头喘气,没过一会儿,“啪啪啪哗啦啦”很忽然的,就下起了大暴雨来,周围的人们,嘻嘻哈哈又急匆匆地小跑着,在附近找地方避雨。

中间打有一根大大的长木柱桩,直插在泥土里,长木柱桩上面架有稀疏的几根大麻竹筒,干燥的稻草,整整齐齐高高的堆放在上面,远远看过去,像是一个大雨伞一样,一头大水牛,就拴在这个给稻草堆成像大雨伞一样的下面,它一伸头咬一口,它嘴巴里就很悠闲的样子,慢慢在嚼呀嚼着这干稻草。

这种建筑物件,景季洲的人们叫它做牛棚。

陈京墨感觉它更像是喂牛自动加料器,它除了上面的干稻草牛吃完了会自动往下掉的功能外,它还能给拴在下面的牛遮风、挡雨、防晒。

这一路走过来,陈京墨看见了周边建设有很多这样的牛棚,有的建设在小路边,有的建设在小山坡上,有的建设在河滩上,还有的建设在平地上。

陈京墨和张赭实躲雨的凉亭不远处,就有一个这样稻草堆得像大雨伞样的牛棚,牛棚的下面,正拴着一头老水牛趴坐在下面,只见它的嘴巴里嚼呀嚼,嚼起着串串白泡沫,两只大大的牛眼,它们很蔑视又很流氓的样子,正在这凝望着他们这俩个外地人,好像它在想说:“死靓仔,想打架吗?”

在凉亭下面躲雨的,除了拿着俩个大行李包的陈京墨师徒外,还有三个皮肤黝黑的当地村民,他们聚在一个角落里,正在用着方言聊着天,陈京墨也听得不是很懂这种口音的方言,依稀听到了他们说什么泥豆、留种、插秧、田水、打田、山瘴、毒气、名医、死了。。。。。。

“师傅,山瘴病是什么?”张赭实应该是听懂了他们的方言,他转头问陈京墨:“听叔叔他们说,山瘴病得了都是致命的,师傅你会医治吗?”

“他们说的是瘴气病,它包括疟疾、痢疾、沙虱病、中毒、喉科病、出血热、黄疸等病!”陈京墨侧坐在栏杆那里,开口耐心地给张赭实讲解道:“这种病,多于湿热偏重的地区,因为暑湿重,山林里的植物或动物腐烂引出一种毒气,人体吸进去就会产生中毒的现象,还有就是这些植物或动物的腐烂,产生了很多蚊虫群飞,它们身上带着毒性,它们叮咬到人和其他动物的身上,也会病。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这周围环境都是很湿热的气候,人长期生存在这湿热的环境里,身体内就会累积到很多的湿与热,排不出去,人体就会不舒服,外环境引体内环境生变化,它一样会病。”

“哦,这样的啊!”张赭实听了陈京墨的解释,他想了想,开口说道:“那古书上所说的瘴气病,其实都是湿与热所引起的啰?”

“对头!”陈京墨对张赭实竖起了大拇指,又开口说道:“既然我们知道它的病原因,那治疗起来,就有针对性的了。如果是单纯湿引起的,身体重累,就祛湿,像茯苓啊白术啊之类药;如果是单纯热引起的,高烧不退,头痛,那就清热,像少商穴、商阳穴、大椎穴刺血啊,用药就是太阳经热就用大青龙啊,阳明经热就用白虎汤啊,少阳经热就用小柴胡汤啊等等之类,但如果病人的身体内,有湿又有热并存在一起病的,那就得祛湿药和清热药,一起用。”

张赭实听了,高声地大喊了起来:“师傅你真厉害,你果然会医治瘴气病,那太好了,师傅,听这三个叔叔他们说,他们村里,就有很多人得了瘴气中毒了,我们赶快过去给他们医治吧!”

“赭实!还记得我教过你,医不叩门不?”陈京墨听了,脸色沉了下来,他又开口继续说道:“我再说一遍,你一定要记住这话,不然,你以后行医,会惹来很多麻烦与祸害。医不叩门,是指医者不能主动上门,说某人有什么病,要怎么医治。一来,难免让人以为心怀不轨、另有所图;二来,病人心不诚,不能有效配合,影响治疗效果;三来,很多东西要讲缘分、因果,病人没有主动求医,是机缘未成熟,不到了结因果的时候。”

“是,师傅,赭实记住了!”张赭实听了,低着头回答。

陈京墨和张赭实的谈话内容,很早就引起了那三个当地村民的注意,其中一个比较瘦小个子的村民,他走近陈京墨他们面前,笑着开口问道:“俩位小师傅,你们好啊,刚才听你们聊天,你们是大夫?会医治瘴气病?”

“是啊,我们是大夫!”张赭实回答,他很肯定地点了点头:“我师傅很厉害的,他就会医治瘴气病。”

“是不是真的啊?前些时间,也有一个外来的名医,过来我们这里,说他会医治瘴气病,结果他没几天,自己也得了瘴气病,最后他死在村里了,放在义庄上。”瘦小个子的村民说完,他又满脸怀疑的样子,左右望了望陈京墨他们,开口问道:“你们俩个,看起来都很年轻啊,请问,你们师承何处?学医几年了?”

陈京墨听了这话,脸一沉,眼一白,扭头过去,冰冷的声音很无所谓地喊道:“你爱信就信,不爱信就滚,别打扰贫道飞升!反正病死的,又不是我!”

呃。。。。。。瘦小个子的村民脸色一堵,他可能没有想到,这个看起来很年青的大夫,说话会这么毫无客气,不过,想一想,他说的也对,信他,就找他医治,不信,还找他干嘛?瘦小个子的村民这时想起了,还在家里卧床喊头痛、冷又热,受尽瘴气病折磨的小婆娘,他忙一跪下,双手合十地对着陈京墨大喊:“对不起,大夫,我不应该怀疑你,请神医出手,救救我家婆娘吧!”

陈京墨听了,他转过头,神情有点得意的样子,望了一眼身边的张赭实,并给了他使了一个眼色。

。。。。。。

雨停了,两个当地村民拥护着陈京墨俩师徒,他们神情悠闲的跟着前面带路人,走进了一个看起来并不是很大的村庄里。

瘦小个子的村民脚步轻快,他在前面指路大喊:“大夫,这里过去,就是我家了!”

他的家也不大,是两进院带有天井的房子,用黄土色泥大砖彻起的房子,上面有木梁和灰色瓦片铺盖着,倒也通风透气,一进门,陈京墨就看见一张四方木桌子,摆在大厅的正北边,上面还放有祖宗牌位和供品香烛。

“大夫,我娘婆就在偏房这边,请你跟我来!”瘦小个子的村民进家后,他有点热情,他大声音朝房内喊道:“小环,我带大夫过来医治你了。”

陈京墨跟在他的后面,走进了那个偏右边的房子,这时,他只看见一个中年小妇人,她正躺在床上,她身上盖有张被子,她脸色苍白,她的牙齿格格格地在打颤:“好冷啊!”

“啊?小环,你又冷了?那盖好被子,不要怕,我请大夫过来看你了!”瘦小个子的村民走上去,把被子给中年小妇人扯紧,他抬头望向陈京墨,神情焦急说道:“小环她每次差不多到这个钟点,她就会头痛作,一会儿冷,一会儿热,她看了很多大夫,吃了很多的药,她都没有好。”

“嗯!”陈京墨神情严肃的走了过去,摸了一下小妇人的额头,又伸手把了一下她的左右寸关尺脉,他两眼望了一下小妇人的嘴唇和眼睛,随口问道:“平时有怕风怕冷吗?”

“怕!格格格~~好冷啊!”小妇人回答。

“她这就是因为给毒虫叮咬引起的疟疾了!”陈京墨转过头,对张赭实开口说道:“她畏寒、头痛、高烧,你看她嘴唇,苍白色,还严重贫血。时冷时热,寒热往来,还每天固定时间作。这些都是疟疾的常见标准症状。”

“那师傅,她这个,怎么治疗?”张赭实听了点了点头,开口问道。

“如果用《皇帝内经》的医治法,就是十个手指头刺血,但得在她刚要作还未没的时间,用绳子扎紧她的手腕处,等到了她疟疾作的时间到来,我们就可以看到她的手掌处,慢慢变红,那疟疾毒素,就在绳子扎住的手掌内里,开始爬行涌动样着,这个时候,我们在她的十个手指尖一刺血,那病毒就排了出来,就好了!”陈京墨站在那里,轻轻地说道。

“那现在呢?”张赭实知道,每一种病,师傅都会有各种不同的医治法。

“现在她开始作了,我们就用《肘后备急方》里的方法。”陈京墨他好像想到了什么,他轻轻一笑,他的嘴巴里轻轻地念着:“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啊?就青蒿一味药?不用煮?”张赭实问道。

“嗯,不能煮,煮了会破坏药的成份,就拿新鲜的青蒿来绞汁喝!”陈京墨说完,就转头问那个瘦小个子的村民:“青蒿你认识不?就我们刚走过的路边,黄色花朵的,就有很多!”

“认识认识!”瘦小个子的村民听了,他忙点头说道:“黄花蒿我们这边野生的,到处都是。”

“那你去找一大堆来吧!”陈京墨吩咐完,又转头问张赭实:“她现在冷,就盖被子缓解,那如果她在热,高烧不退呢,我们要怎么处理?”

张赭实听了,抬头望着陈京墨,小心地回答:“大青龙汤?”

“少商穴、商阳穴、大椎穴刺血,记住啊,这在高烧不退很紧急的情况下,刺血效果才快啰!”陈京墨没好气在回答完,转身就往客厅走去了。

(未完待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