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死!”
刚说完,于伯的心骤然一凉,险些就连站稳的力气都没了。
他慢慢低头,不敢同萧珩对视。
萧珩见状,只轻笑了一声,随即便离开了。
等人彻底离开,于伯才终于松了口气。
他抓着身旁的人,有些气虚地小声说道:“国公爷真的长大了,现在威风得很!”
旁边的人皱起眉,赶紧拍了他一下:“你个老不死的,不要命别带上我们。”
“呸,我才不会死,我当年可是”于伯昂起头,又准备细数当年功绩。
楼侍卫从里边出来,高声一和,打断了他:“所有人给我听着,国公爷有令……”
……
自经书不见已过去两日。
老夫人生辰当天,谢思宜早早地到了慧照堂。
看着眼前气色不错的徐氏,谢思宜走近,笑意盈盈问道:“母亲,今日天色不错,可要出去走走?”
徐氏拉住谢思宜的手,温柔地摇了摇头:“不了,就在这慧照堂挺好的。”
“倒是你,怎么这么早就过来了?”
谢思宜回着:“想着今日是您生辰,您心情定然好,便来陪您用个早膳。您不会怪我破了您规矩吧!”
徐氏拍了拍谢思宜的手,亲昵地说着:“就你会说话,我若不许,你就不来了!”
谢思宜回之一笑,“自然不会。”
婆媳俩说着体己话,都有意避开了去提萧珩。
但没说上多久,外头就突然传话:“国公爷来了。”
谢思宜的笑容微滞,视线移开。
两日过去,萧珩所说的交代,她可是什么都没收到过!
想到此,谢思宜垂下眼眸,藏住眼底的讥讽。
徐氏见状,也不好多说什么。
前两日的事她已经知道了,此事错虽不在萧珩,但他的态度,徐氏觉得很有问题。
而且那祠堂的人……
“母亲。”萧珩的声音打断了徐氏的思绪。
徐氏看向萧珩,问:“祠堂的事可弄清楚了?”
萧珩点头,“今早楼侍卫过来同儿子说了。经书被于伯的孙子误当柴火烧了,为了摆脱责任,他那日便联合了祠堂的人,公然欺上瞒下,隐瞒了此事。”
听着这有些荒谬的真相,谢思宜眼底情绪翻涌,不知是该气还是该笑……
看出谢思宜情绪不佳,徐氏便替她又问了一句:“经书放在祠堂,那小儿岂敢随意进入?”
萧珩嗤笑,“祠堂早已不是萧家的祠堂!只要是能卖的东西——都会被他们换成赝品!”
闻言,便是再好脾气的徐氏也忍不住了。
“荒唐至极!”
眼瞧着徐氏呼吸急促,萧珩连忙说道:“儿子已经吩咐人把他们打了板子关进柴房,晚些时候就会送至官府。”
徐氏闻言,这才缓了口气。
“尽早送到官府报官,至于祠堂的旧物……”
徐氏轻叹一声:“本就不该留下的东西,没了就没了吧!”
说完,又提到萧珩之前给谢思宜的承诺:“思宜的经书没了,你这个国公府的当家人,就没一点表示?”
萧珩摇头,看向谢思宜:“经书无法寻回,此事错在我。你若需要,我书房里的古籍孤本,你随时可以拿走。”
见谢思宜表情不显,似乎并不满意,萧珩又道:“陛下曾应下我一道赏赐,你若是有何想要的,可同我说,我去与陛下言明。”
听到此,谢思宜脸色才好转一些。
毕竟萧珩的古籍孤本她不在意,但皇帝的赏赐……傻子才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