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漆涂染在一根根比人还要大上数倍的梁柱,镀金的龙纹雕塑环抱,栩栩如生,宫殿的大门敞开,侍奉在两侧的太监一动不动,低着头,门口到那层层梯盖上,铺着华贵而奢华的地毯,地毯边上立着几个巨大的铜铸香炉,燃烧着,缕缕带着提神醒脑意义的熏香从炉鼎里升起。
穿着一袭朱红袍子的新皇,正批改着奏章,那城府极深而沉稳十足的脸上,面无表情,也不一言,令得周围侍奉左右的太监,更是将头埋得低低的。
用朱批在奏章上批注,从齐王晋升为皇帝陛下,不仅仅只是称呼和身份……权力才是最令人着迷的东西。
批改完最后一封,皇帝把笔放下,让执笔太监郑重地放进封柜里,上锁……看完这一切,皇帝的脸上才露出一丝倦意。
皇帝的胜利来得快,自然不是简单的角色,他天资聪慧,又城府过人,从先帝春秋鼎盛之时就敏锐察觉到了先帝的异常。
英明神武,仿佛无所不能的开国太祖,对太子,和太子之位这个国祚储君,看似仁慈宽厚……
实则对权力永远不肯撒手,本质上是一个为了权力而不择手段,六亲不认的本质后,就开始韬光养晦,躲在幕后闷声大财,如今一击制胜,迅定鼎乾坤,登临至尊。
皇权更替,一朝天子一朝臣,不仅仅只是口头语,而是一场看不见的政治战争,甚至比和自己的弟弟兵戎相见还要艰难。
想到那已经失败却又仍然在负隅顽抗的“好弟弟”魏王,皇帝脸上露出了一丝阴霾。
魏王和魔门勾结。
其实皇帝很早之前就知道有意皇位的竞争者,背后都是有势力支持的,皇帝陛下自己也是其中一个,他将长女送去玄仙宫,一来是因为自己的女儿真是伴仙气而生,天赋通神;二来便是暗地和正道宗门沟通,眉来眼去。
他自己都这样,魏王通个魔门其实也算不上啥新鲜事儿。
但“疑似通魔门”和“真的通魔门”,那是两回事儿;尤其是在皇帝已经成为胜利者之后,如果不是为了让天下人看看他这个新皇,是个“慈物爱民,兄友弟恭”的皇帝,他早就把魏王这个最具威胁的对手送去见父皇了。
他甚至已经打算,就算魏王将来老老实实,皇帝也要送他一个“水土不服,染疾而亡”的结局。
但好像魏王比他还等不及……直接在分配封地的半途就跑回来了。
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往小了说,这是家门不幸,皇帝也好借此直接砍了魏王“大义灭亲”!
只能忍心“含泪”杀弟。
但往大了说,就是正道与朝廷之间的信任问题。
魏王能通魔门,皇帝就不能吗?朝廷就不能吗?
正道宗门然于世,甚至还有真正飞升登仙的祖师,一旦和朝廷产生矛盾,那必然两败俱伤的结局……
新朝龙气如初日一般冉冉升起,身为皇帝更是亿万黎民民心护体,乃是人道人皇,除了因为龙气和仙气有悖,无法踏足长生之途,就算是天上的真仙下凡,也不能伤他分毫。
但正道拒绝与朝廷合作,无疑会让大华的统治变得艰难不已,曾经穿越者太祖皇帝姜明空就想甩开正道仙门单干,结果现在妖魔鬼怪魑魅魍魉横行的世界,没有这群修仙者,还真不行,无奈选择了妥协。
要是少了正道支持,皇帝的位置也不稳定。
“哎……”这个时候,皇帝自然就想起了在正道仙门玄仙宗里,成为嫡传弟子的长女姜若溪,便问着自己信任的新任理事总管太监道,“长公主呢?”
新的总管太监姓钱,顶替了先帝任命的孙于良,从小就跟着新皇,从四皇子到齐王再到皇帝,一直忠心耿耿。
听到皇帝问话,身为总管太监的钱公公低着头回答:“长公主去了趟萧府,心情不好,刚刚在皇宫里散心,好像还跑到了永巷……”
“那老头子,也不给朕个面子!”
闻言,皇帝十有八九就猜到姜若溪在萧元帅那里碰了壁,顿时笑骂一声。
钱公公不敢搭话,皇帝能这样开萧元帅的玩笑,他可开不起。
随即皇帝又皱着眉头问道:“永巷?孙于良奉先帝懿旨去杀人的地方?”
孙于良在宫里杀人,还一口气杀了上百个,以太监的胆子是不敢让宫廷见血,那自然是奉了先帝的旨意。
可先帝为什么要在临终前下旨屠杀那一群老弱病残呢?或者事出有因?
“爷,我去调查一下?”钱公公低声细语地问道。
皇帝思考了一下,说道:“不用了,先帝病情甚重,如此旨意,怕也是在晕梦中下的;也有可能是孙于良假传圣旨……”
话是这么说,但钱公公心里清楚,皇帝这是对先帝爷有怨气。
废大皇子配边疆,二太子被废南郡“病故”,三皇子以谋反罪贬庶人“病死”,门客皆处死,妻子儿女全部入冷宫……
身为四皇子的齐王就是杀鸡儆猴里的猴,兔死尚且狐悲,更别提亲兄弟了……
钱公公从小服侍皇帝,知道那段日子的皇帝是真的担惊受怕,乃至草木皆兵,白天温和恭顺,晚上胆战心惊,生怕被晚年愈暴戾的太祖给逮到了。
要说现在熬出头了,心里没气,那是假的,父子之情早被消磨殆尽。
是故,皇帝都这么说了,钱公公也垂下眼帘服从;总管太监只不过是皇帝的家奴,要想长久活下去,那就老实听皇帝的话……
不同于文官武勋,动搁牵扯一个利益集团,皇帝要动一个家奴,那是毫不费力的事儿;
孙于良就是前车之鉴。
比起魏王不知道在谋划啥的事儿,皇帝现在还有一件迫在眉睫的事儿……那才是让皇帝头疼的事情。
国库没钱了。
按道理,一个新生的王朝,不说众正盈朝,政海澄澈;那也起码是新朝当立,百废俱兴,生机勃勃,国库怎么样也不至于亏空。
原因还得在先帝,开辟朝代的太祖皇帝是牛逼,不仅文武双全,还雄韬伟略,驯服西南百族,北伐外族蛮人,重开西域,东部令万国来朝……
令天下叹服,百姓也昂骄傲,大有上国之风。
但代价就是军费连年剧增,国库开支一年比一年多,年轻的时候,太祖皇帝还能以民生为主,相忍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