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便只有另一條路可走,那就是捨棄辣白菜,再做別的生意。
看著生意剛剛好轉就被打入谷底的宋氏兄弟,白樺不知道應該如何寬慰,便只有潛心鑽研菜譜。畢竟只有拿出優秀且無法取代的菜式,才能真正讓宋氏兄弟重振作起來。
這些天,白樺挨個嘗試製作現代夜市的常見小吃,但它們不是工序複雜難以復刻,就是身在古代缺乏食材。既要美味奇有創意,又要提防同行模仿可複製性低。
終於在某一日,白樺看到了被自己閒置已久的茱萸辣醬,突然來了靈感。
她可以做紅油缽缽雞啊!紅油缽缽雞技術含量高、可複製性低,同時成本低廉,同行也沒有多少惡意壓價的。
白樺執行力極高,心裡一有了主意,便立即行動起來。
白樺用前陣子賣辣白菜獲得的分成,去集市上買了些翅尖、雞胗、雞腳等雞雜,又買了幾副雞骨架用來煲湯。
紅油缽缽雞的湯底很有講究,既要有雞湯的鮮,又要有紅油的辣,如此鮮辣夠味,才能將水煮菜涮出麻辣鮮香的滋味。
白樺特意研究了冷吃和熱吃兩種不同的調料配比,滿足不同食客的不同口味。
冷吃時,蔬菜要煮得爽脆,雞雜要煮得鮮嫩,撈出後放涼穿串,再在紅油里涮過一遭,此時的串
串吸飽了雞湯的鮮香,又沾上了辣油的爽勁,還保留著幾分食材本身的脆嫩。
熱吃時,蔬菜要煮得軟爛,雞雜要煮得熟透,撈出後立即穿串,再在紅油里涮過一遭,此時的串串尚有鍋氣和餘溫,熱氣與鮮辣在口齒之間交融,一口熱辣爽得人頭皮發麻。
白樺為了犒勞辛苦了一天的小穿串工們,做好的第一份缽缽雞沒有直接送去給宋家,而是讓小糰子們先嘗嘗鮮。
看到小糰子們吃得一臉饜足的神情,白樺知道這件事情基本算是有了譜,一連操勞了多日的白樺終於放下心來,決定明天就把方子給宋家送過去。
另一邊,裝乖了好幾日的張大寶終於不再隱忍,試探著向娘親問出那個困擾他已久的問題:
「娘,你說這白家姑娘,從前是個怎樣的人啊?」
第19章麻辣水煮魚
「白家姑娘?」胖嬸正在剁豬肉,頭也沒抬:「哦,你說白樺啊。她小時候老跟她弟弟打架,有一次還把她弟弟欺負哭了,她弟弟滿村子亂跑,差點把溫嬸地里的秧苗給踩壞了。」
在胖嬸的記憶里,小時候的白樺性格暴躁、愛欺負人,和如今做事沉穩、打理小飯桌井井有條的白樺,完全不像是同一個人。
胖嬸忍不住感慨:「你看人家白樺多懂事,小小年紀就這麼有出息。你啊,什麼時候才能讓我省點心呢?」
胖嬸邊說邊點了點張大寶的腦門。莫名其妙被與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的張大寶撇了撇嘴,體會到了搬石砸腳的痛苦。
另一邊,「別人家的孩子」白樺正在和小糰子們一起挖蚯蚓。
昨日剛下過雨,路邊到處都是從土壤里冒出頭的小蚯蚓。
蚯蚓是靠皮膚呼吸的生物,雨後潮濕的土壤堵塞了它們的氣孔,所以它們會在雨後自發地鑽出土壤呼吸,此時也就是抓蚯蚓的最佳時機了。
一大早,白樺就帶著小糰子們提著木桶和鏟子,到路邊來挖蚯蚓。
只見那土壤中零散分布著蚯蚓挖出來的小孔,順著小孔往下深挖,只要度夠快,這條倒霉的小蚯蚓就是囊中之物。挖蚯蚓不需要多麼高的技術,只需要眼疾手快就夠了,正適合這幫活力無限的小糰子。
「哇,我剛剛都感覺我的鏟子碰到它了,結果讓它給跑了!」
「你看,我抓了條這麼長的!」
「你這算什麼,有本事比一比,我這條絕對比你長!」
看著小糰子們與身形靈活的小蚯蚓鬥智鬥勇,還拿挖出來的蚯蚓比大小,沒一會就挖了小半桶的蚯蚓。
數了數數目差不多夠了,白樺便叫了停:「好了,餌料差不多夠了,我們去釣魚吧。」
白團、溫良、李響三個小男孩玩得正上頭,哪裡肯依。
白樺深知孩童的逆反心理,也沒有強迫他們,而是慢悠悠地說道:「那你們就在這玩吧,溫玉、白靈,走,咱們釣魚去!」
眼看她們三個真的走遠了,溫良率先打起了退堂鼓:「釣魚,好像也挺好玩的……」
「就是,老在這挖蚯蚓也沒意思,要不咱們去釣魚吧?」白團抖了抖鏟子上的土,乾脆站了起來。
李響是個反應快的,他們兩個還在猶豫的時候,就已經跟了上去,追上了白樺她們。白樺見他們三個跟上來了,露出了意料之中的笑容。
六人一起來到了野河附近,把挖來的蚯蚓作為魚餌綁在魚竿上,坐在河邊開始釣魚。
釣魚需要平心靜氣,一個小動作就可能把將要上鉤的魚兒給嚇跑。
小糰子們耐性有限,等得無聊就把魚竿甩起來看看,又或是魚兒剛一咬鉤就著急收杆,最後魚都嚇跑了,餌卻吃沒了,一直沒有釣上魚來。
白樺倒是釣上來兩條魚,不過都是小魚苗,還不夠他們六個人塞牙縫呢,乾脆把它們放生掉積些功德。
最終還是白團再次施展徒手捕魚神功,捕上來一條肥碩的草魚,才沒讓他們今天白跑一趟。
白樺掂了掂桶里的草魚,分量很足。雖然忙活了一天只收穫了一條魚,但草魚本就是肉質肥美的魚類,加上這條草魚分量足夠,完全可以一魚兩吃。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1t;)
&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