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恋上你看书网>扶唐lofter > 第一百二十四章 晦庐照影揭秘辛(第1页)

第一百二十四章 晦庐照影揭秘辛(第1页)

韩建,许州长社人,初为蔡州秦宗权部下军校,后成为宦官将领杨复光麾下的“忠武八都”之一,在黄河中游镇压黄巢起义。

杨复光死后,韩建与鹿晏弘等西行至长安,后又与王建等投靠权宦田令孜,拜华州刺史,又升为镇国军节度使,领华州十六年之久。

乾宁三年六月,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兵进长安,昭宗李晔率百官和诸王逃离长安,七月十五日驻跸华州,至此被韩建所掌控。

乾宁四年,韩建为了剪除昭宗的羽翼,于同年八月,与宦官知枢密刘季述矫诏抓捕十一王,将其家眷一起驱赶到石堤谷,无论老少通通杀死。

这便是李愚说的韩建擅杀唐宗室十一王,沈烈的这副身子,正是当年侥幸逃过一死的李屹,吉王李保之子,懿宗之孙。

说起来李屹也不算幸运,已经死于魏州城的那场屠杀,可这个情况只有沈烈知道,如果皇室的身份泄露出去,不用别人杀,朱全忠就会亲自动手,沈烈可不想冤死。

这天下知晓他是皇室身份的人本来只有马嗣勋,连马嗣勋的家人都不清楚,如今马嗣勋死了,这件事情本应再无人知晓,没想到竟然又冒出来一个,所以沈烈真的起了杀心。

人,就是这样,只要是涉及切身利益,尤其是关乎生死,第一个念头就是杀人,这个法子最直接。

不过,沈烈还是大笑击案,震得盘中羊头签跳起三寸:“我喜欢用晦而明四字,也正想要借子晦兄这点晦暗,照一照那些见不得光的沟渠!”

这时,程不换递上新烫的绿蚁酒,笑道:“李愚哪里是晦暗,分明就是一盏亮眼的明烛,定会替明府照亮天下之暗。”

话音未落,挂于酒肆檐角的铜铃忽被夜风吹响,惊起满街槐花如雪纷飞。

李愚就住在城东。

沈烈酒后提出想去李愚家喝茶,也算是认认门。

李愚没有推辞,引着沈烈等人穿行城东七拐八绕的窄巷,踩着青石板缝里滋生的苔藓,在月光下又转过三棵歪脖子槐树,最后才在半堵土墙围着的茅檐小院前停下脚步。

小院不大,门楣上悬着的葛布灯笼早褪成灰白,隐约还能辨出“晦庐”二字,却是用隶书工工整整写在剥落的漆皮上。

“寒舍鄙陋,让诸位见笑了。”

李愚推开院门,请沈烈等人入内。

沈烈迈步走了进去,可见满院月光淌成银溪。

转头间,又看到东墙根堆着半人高的河工模型,走上前细看,竟是长芦盐沟的微缩沙盘,芦苇杆扎的堤坝上还粘着干涸的泥浆。

西窗下的竹架晾着十几张舆图,夜风掠过时,绘着幽燕山河的桑皮纸“哗啦啦”翻卷,像是一群白鹤在振翅欲飞。

“子晦,你这处宅子不像是住所,倒像是工匠的工坊。”

说话间,沈烈走进正房,借着一盏油灯的光亮,望见正房梁柱竟用旧船木所制,蛀洞间渗出淡淡的桐油味清晰可闻。

“这床榻倒是新奇。”程宝指着墙角的柏木卧具。

说是床,实则是用运粮车的旧辕改制,车轴位置嵌着可转动的浑天仪,床头还绑着一柄量水的标尺。

李愚赧然拂去榻上灰尘:“我一人独居,平时无事,夜观星象测算潮汐,困了便囫囵睡下。”

说着,他从灶间端出粗陶碗,又点火煮茶。

闲聊间,沈烈注意到窗台上有一个雕刻未完的黄杨木雕像,足下堆着十几枚铜钱,月光恰照见钱币上“乾宁通宝”四个字,那还是十年前的年号了。

两碗粗茶喝完,沈烈起身告辞,程不换等人也纷纷拱手辞别。

李愚一直将沈烈等人送到那三颗槐树下,望着众人离去的身影,长长叹了一口气,回屋后又添了两根红蜡,跪坐在床榻上,望着窗外静静等待。

“你知道我会回来,为何不走?”

一个时辰后,沈烈重新站在李愚的面前,这次只有他一个人,连程宝都没跟着。

李愚淡淡一笑:“吉王想让李愚去哪里?”

沈烈冷笑,走到木案旁,拿起李愚的那柄剑,缓缓抽出剑身,摇头说道:“你错了,我不是吉王,也不是李屹,我是沈烈。”

李愚依旧跪坐在原地:“按大唐律,亲王薨,嫡长子承袭王位,李屹,你是吉王的嫡长子,理当承袭吉王尊号,李愚受吉王所托,冒死求马嗣勋救世子脱险,为的就是大唐不亡,若你不想承认自己是李唐血脉,现在就可以杀李愚于剑下了。”

“你以为我不敢吗?”说着,沈烈将剑尖抵在李愚的咽喉前,只需稍稍递进一寸,李愚便会死在当场。

剑锋抵住咽喉的刹那,李愚脖颈上的血脉在月光下突突跳动,凹陷的眼窝里陡然浮起水光,却仍挺直嶙峋的脊梁。

“乾宁四年秋,我躲在石堤谷的酸枣丛里,看着韩建的牙兵把吉王家眷拖过碎石滩。三岁稚儿的绣虎头鞋陷在泥里,老王妃的白发缠着荆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