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病房的门,扑面而来的是浓重的药味。病床上躺着一个五十多岁的胖子,即便是宽大的病号服也掩盖不住他那圆滚滚的身材。在这个物资并不丰富的年代,能吃成这样的人可不多见。
王楠心中暗笑,不愧是副食品厂的厂长。孙厂长此刻正脸色铁青地躺在那里,眼神中满是绝望和恐惧。
就在昨天的领导体检中,本来心情愉悦的他被声医生反复检查了半小时,最后得知胆管旁边长了东西,必须马上住院。作为一个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孙厂长哪能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这年头谁没事住院?不是重伤就是大病。他赶紧托关系找了个熟人看诊,结果那医生支支吾吾,就是不说实话,只让他赶紧住院检查。
现在倒好,医院派了个看起来比自己儿子还年轻的实习生来给他看病。要不是想着后面还得请郭一刀出手,孙厂长早就火了。
王楠一进门就注意到了孙厂长阴沉的脸色,以及一旁不停抹眼泪的妇人。这种场景他见多了,有些病人连主治医生都不放在眼里,更别说一个实习生。
不过孙厂长这脸色反而让王楠来了兴致。因为他没有看到黄疸的症状,要知道,胆管癌患者九成以上都会出现皮肤黄的症状。
“孙厂长,我是实习医生王楠,想问您几个问题。”王楠拉过一张椅子,坐在床边。
“问吧问吧,反正也问过一遍了。”孙厂长没好气地说,眼神中带着几分不耐烦。
“最近有没有感觉腹部疼痛?”
“没有。”
“吃饭还正常吗?”
“能吃,胃口比以前还好。”
“体重有变化吗?”
“涨了,一个月胖了三斤。”
每一个回答都让王楠越确定自己的判断。没有腹痛,没有消化不良,没有厌食,甚至还在长胖。这哪像是得了癌症的样子?
“孙厂长,我觉得您的情况没那么糟。”王楠说着开始触诊,手指在孙厂长的腹部轻轻按压。
整个过程中孙厂长都没有任何不适感,这更加印证了王楠的推测。
“医生,我听说有些肿瘤是不痛的。。。”孙厂长小心翼翼地问,声音中带着颤抖。
“您放心,我觉得情况还不错,不过还需要做几个检查才能确定要不要手术。”王楠的语气中带着几分笃定。
“这位医生,刚才那个医生可不是这么说的!”孙厂长的妻子突然插嘴,声音中带着不满和质疑。
“那当然是这个医生说得对!”孙厂长瞪了妻子一眼,“你是盼着我出事吗?”
王楠没有理会两口子的争执,转身走出病房。外面,一群同学正焦急地等待着他的诊断结果。
“怎么样?”赵星辉急切地问,眼中满是关切。
“放心,我心里有数了。”王楠拍了拍她的肩膀,脸上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
孙勇正在护士站奋笔疾书,见王楠进来,轻哼一声。他觉得这病太简单了,生怕这个中专生也能看出来,得赶紧把病历送给院长过目才行。
王楠坐在办公桌前,开始仔细书写病历。他的思绪却飘到了更远的地方,回想着刚才的种种细节。孙厂长的症状与典型的胆管癌完全不符,但究竟是什么病,还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才能确定。
护士站里,其他实习生三三两两地讨论着这个病例。有人认为是肿瘤,有人觉得可能是胆结石,争论声此起彼伏。
此时,评审办公室里。
沈院长悠闲地靠在真皮椅背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
敲门声响起,孙勇率先走了进来。他的白大褂整洁笔挺,手中拿着一份崭新的病历。
“沈院长。”孙勇微微躬身,“我的大病历和诊病程记录都已经完成了。”
沈院长接过病历,翻看起来。纸张上工整的字迹透着一股年轻人特有的认真劲儿。“不错,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多谢沈院长夸奖。”孙勇的脸上露出欣喜之色。
沈院长的目光在诊断页上停留片刻,眉头微挑:“胆管癌?说说你的诊断思路。”
孙勇挺直腰板,语气中带着几分自信:“根据声显示,患者肝内胆管呈现明显扩张,胆囊处于空虚状态,而胆总管上段可见软组织影。虽然肝外胆管表现正常,但结合临床表现,我认为这很可能是中晚期肝门胆管癌。”
办公室内其他医生纷纷点头,这个诊断确实符合常规思维。就在这时,又一阵敲门声响起。
王楠推门而入,他的神色平静,仿佛对即将生的一切早有预料。“抱歉来晚了,这是我的病历。”
沈院长接过王楠的病历,目光快扫过。突然,他的眼神一凝:“肝门胆管狭窄,胆管炎?”这个诊断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
办公室内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两个完全不同的诊断结果,意味着其中必有一个人犯了重大错误。医生们的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游移,等待着接下来的较量。
沈院长从抽屉里取出两份最新的检查报告,“这是刚送来的化验结果,你们看看。”
孙勇快接过报告,眼中闪过一丝得意。这些新数据似乎更支持他的判断。然而王楠的表情依旧平静,仿佛这些新数据早在他的预料之中。
“需要修改诊断结果吗?”沈院长环视两人。
“不用。”王楠的声音平稳而坚定,“这两份报告反而更加证实了我的判断。”
办公室内响起一片低声议论。大多数人都倾向于支持孙勇的诊断,毕竟在临床实践中,肝门部位的占位性病变,恶性肿瘤确实是最常见的。
“有意思。”沈院长放下茶杯,“小王,详细说说你的诊断依据。”
王楠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心胸普外科科医生,这样的病例他见过太多。但此时此刻,他必须让所有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