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恋上你看书网>凤舞天下价格一览表 > 第七十七章廷议激辩勾心斗角(第1页)

第七十七章廷议激辩勾心斗角(第1页)

钓鱼城将军府中,难得轻松了一下。此时此刻,遥远的京城皇宫之内,气氛却极其沉重。

甘州战事不利的消息,早就报到了京城,并且传到了民间。上至皇帝,下至小民,都在议论此事。今天的廷议,说是讨论西北局势,但实质性的焦点,却是如何处理董世光。

本来李定国也是要处罚的对象,可钓鱼城一直被围,现在讨论这个,无疑很不合时宜。所以不管于崇法事前如何劝说,成德皇帝就是坚决不同意把此事列入议程。

至于董世光,成德皇帝也有顾虑,并不敢贸然做出这样的决策。可西北战局不利,朝廷也不能一点反应没有。不管是否处罚董世光,至少要经过廷议的程序,才能对朝廷内外有个交代。

“陛下,董世光作为西北行营总督,先是麻痹大意丢了甘州,后来又擅自出击,导致损兵折将。此战损失士卒一万五千余,还有一名都统、五名参将、三名副参将,以及五十名校尉、都尉失陷,估计不是被狼族俘虏,就是战死沙场。”

“此外,损失军马三千余匹,强弩近两千张,其它军械不计其数。更重要的是,刚刚研制出来还在试用的车弩,居然都被狼族缴获去了……”

知道皇帝还在犹豫,于崇法使出浑身解数,就想把董世光钉死在此事上。可董世光也不是一个支持者没有,于崇法话音刚落,御史大夫余怀谦就站了出来。

“于尚书,我问你几个问题!”

于崇法知道不会这么顺利,不过他认定董世光难逃其责,并不怕有人质问:“宪台大人请讲!”

余怀谦道:“屯伦奇袭甘州,突破口在天门关。兵部养着那么多高级书记,可分析出了屯伦是如何过的天门关?”

于崇法摇头:“既无人证,又不能到天门关查看,如何知道狼族是怎么过的天门关?”

余怀谦冷笑:“我们事后绞尽脑汁,都想不到狼族是如何过的天门关,难道董督帅就能未卜先知,提前把天门关的漏洞堵上?在查明根由之前,不能据此来定董督帅的罪。”

要说辩论,余怀谦也是一把好手。这老头显得迂腐,是因为做事讲规则,所以往往玩不过小人。可在朝议的场合辩论,大家都只能依规则、讲道理,下三滥的手段很难施展,余怀谦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于崇法摇头:“宪台大人此言谬矣!不管天门关失陷的缘由何在,这总是西北行营的属地。董大人作为西北行营总督,管理不善的罪责是逃不过去的!即使董大人自己上报朝廷的公文中,也在自请其罪!”

凭心而论,于崇法的理由更充分些。在其位谋其政、谋其政担其责,不管原因如何,西北行营出了问题,董世光这个行营总督难辞其咎。

可余怀谦哪这么容易被说服:“董督帅自请其罪,乃是他光明磊落的体现,却不是处罚他的依据!若依于尚书的说法,事后勇于担责的人要处罚,事后推卸责任的人却躲了过去,这算什么道理?还有,于尚书,天门关是西北行营属地没错,可还是兵部管辖的范围呢!既然要追究董督帅的责任,兵部是不是也得分担点责任?”

理论上说,整个天命皇朝的防务都归兵部管。不管哪里出了问题,兵部都有责任。可任何组织都有层级管理,一级负一级的责任。天门关的事,怎么也追不到兵部来。否则照这个逻辑,那最该负责的就是龙椅上坐着的成德皇帝。整个国家都是你在管,你不担责谁担责?

话又说回来,天门关的日常管理确实与兵部无关。但正因为天门关出事,才导致甘州陷落,进而出现了钓鱼城危局。一旦钓鱼城守不住,整个河西走廊就将门户大开。而河西走廊一丢,狼族就会长驱直入,战争不知要波及到多大范围。如果出现这种极端情况,那作为主管防务的中央机构,兵部还真不能把自己完全摘干净。

“下官有罪!”听余怀谦话语中挂上了自己,于崇法不敢争辩,只是说了句官员被参劾时最常用的套话。

这也是天命皇朝的规矩,御史台参劾官员的时候,涉事官员先要老实听参,却不能主动辩解。现在余怀谦并未正式参劾于崇法,于崇法这么说,也有点以退为进的意思。他的潜台词,就是我都低头听参了,看你到底能参出我什么毛病来!

“于大人言过了!我只是说兵部要分担责任,可没说于大人也要担责!”余怀谦不上这个当。

在朝议的场合参劾朝廷高官,尤其是从二品的尚书,没有确切的理由、确凿的证据,是不能随便难的。御史大夫代表着朝廷的监察体系,绝对不能信口雌黄。

于崇法却存心要堵余怀谦的嘴:“下官腆为兵部正堂,兵部事务有疏漏,自然都是下官的责任!”

任何行政体系之中,责任追究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说起来很简单,一级负一级的责任,可真要实施的时候,到底什么样的责任由什么样的层级负责,又是一笔扯不清的糊涂账。

这种无解的问题,余怀谦、于崇法当然不会真的去纠缠。他俩说来说去,有点类似于大战之前的佯动,离真正的进攻还早着呢!

能够站到朝议大堂上的人,都是官场历练出来的人精,对这两人的行事目的心知肚明。因此他俩绕来绕去的时候,龙椅上的皇帝不说话,满殿的高级官员也不说话,都表现出了极佳的耐心,似乎这里再扯上三、五个月,钓鱼城也稳如磐石。

一直没人插话,在这个问题上,余怀谦和于崇法又不能彻底说服对方,最终两人都觉得无趣,才很不情愿地进入了第二个争论点,甘州之战的定性。

“于尚书,你说甘州之战损兵折将,这点没问题。但为什么会损兵折将,是不是董督帅的责任,可就得好好论一论了!”

于崇法觉得自己挺占理的:“下官愿闻其详!”

余怀谦道:“世上可有必胜之战?”

“没有。所谓彼必胜则此必败,此必胜则彼必败,世间无必胜之战。”关于这点,于崇法没法纠缠,因为孙起信所著的《孙子兵法》中有论断。他念的,就是《孙子兵法》中的原文。

天命皇朝有两本奇书。一本是张真人的《天道民生》,不过此书残缺得厉害,后人能够看到的,只是根据逸文整理的残篇。对于这些残篇的真伪与确切含义,存在很大的争议。另一本就是《孙子兵法》。并且《孙子兵法》是完整的,孙起信还亲自做过注,对于文中的意思,基本不存在争议。

《孙子兵法》中,下“世间无必胜之战”的结论,前面还有一大段论述。其核心思想,就是说只要作战的双方保持着基本的判断力,就不存在某一方必然胜利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对方肯定不跟你打。

如果抛开这个前提,这个论断其实有点武断。世间总不乏狂人,非要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一场必败的战争。对他的敌人来说,可不就是必胜之战?可屯伦显然不是狂妄之人,不会白白给南军送胜利。

余怀谦步步紧逼:“那董督帅试图收复甘州,也不能说是必胜之战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