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恋上你看书网>凤舞天下价格一览表 > 第七十八章针锋相对风云突变(第1页)

第七十八章针锋相对风云突变(第1页)

于崇法:“兵部今年的预算早就定完了,要组织大规模试用车弩,至少需要数万两白银,这笔钱从哪里来?”

“你们兵部的应急经费呢?”

余怀谦的语气越来越严厉,于崇法也冷笑起来:“宪台大人,你难道不知道,兵部的应急经费,只能用于战争、兵变等特殊场合。研制战具,必须走年度预算!”

“那下半年调整预算呢,就不能做进去吗?”

关于车弩试用的事,于崇法还真没有存心捣乱。这是纯粹的防御性武器,很难应用到进攻上,于崇法并不担心因此而影响与狼族的和平局面。但出于私心,于崇法也不会去推动此事。说白了,就是公事公办罢了!

余怀谦却认定此中有隐情,始终揪着不放。这就与名声有关了,朝廷内外都知道,于崇法是坚定的绥靖主义者,对于与战备有关的事,他老人家从来不主动。

“宪台大人,试用车弩的预算兵部报了,可户部没批!”

余怀谦听得一愣,立马扭头看着户部尚书杨昭德:“杨尚书?”

杨昭德脑子里对此事并没有印象,可于崇法说得言之凿凿的,他也不敢否认。万一真有此事,他这个户部尚书却不记得,那也显得太失职了。不过说实话,几万两银子的预算项目,如果没有人特别提及,杨昭德不记得也很正常。

“是这样,去年旱灾、今年水灾,朝廷的财政压力很大,因此那些非急需的事项,调整预算时都没有考虑!”

一听杨昭德所言,余怀谦有点一拳打到空气中的感觉。下半年调整预算,一般在六月底前出方案。那时候西北的战事还没有生,户部不做车弩试用的预算很正常。官僚系统内部的事,很多都是这样,你推我、我推他的,推来推去,就找不到该负责的人了。

余怀谦哑火的时候,成德皇帝开口了:“各位爱卿,别跑题了,还是说说西北的事!杨相,你有什么建议?”

杨奇溥拱手出班:“启禀圣上,微臣以为,西北战事未结,为了稳定军心,应该让董督帅继续履职。如果临阵换将,恐怕不单钓鱼城要沦陷,整个河西走廊的形势也无法收拾!”

随着担任辅时间的增加,在朝议时,杨奇溥的话越来越少。可一旦他开口,基本就再没人敢当面反驳。这是一种莫名的气场,照有些大臣的私下议论,那就是阁老大人具有天然的宰相气度。在这一点上,余怀谦与杨奇溥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说穿了,宰相气度也没什么稀奇,就是一种逐步积累起来的威慑力与影响力罢了。杨奇溥刚担任辅时,朝堂上敢于反驳他的声音并不少。可此老向来谋而后动,在朝议时与他意见不一致的人,往往会掉到陷阱中。轻的只是丢面子,重的搞不好就会丢官弃职,因此下狱的也不在少数。

不过杨奇溥做事手段极为高妙,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些人并不是因为反对他而吃亏,而是因为做错了事情。久而久之,大臣们也就明白了,不要轻易与杨阁老唱对台戏,否则肯定要犯错误!

与杨奇溥比,余怀谦就差在这。朝堂之上,别人顶了他也就顶了他,事后不会遭致刻意的报复。其实以余怀谦御史大夫的职位,要报复人并不难。可此老行事方正得近乎迂腐,只会就事论事,却不肯从别的地方力。

所以到了朝议的场合,余怀谦经常与人争得面红耳赤,杨奇溥却不会。他一说话,别人轻易不敢反驳。当然,凡事有例外,如果有皇帝支持,那扫一扫杨阁老的面子也没关系。

可在今天这样的情势下,成德皇帝开口让杨奇溥表意见,实际就是一种变相的背书:杨相说的,就是朕的意思!或者也可以这么理解:朕也没想好怎么处理此事,先听听杨相的意见看!

果不其然,杨奇溥才说了这么两句,成德皇帝就表态了:“嗯,杨相说得有理!这次的战事,董世光确实难辞其咎,可也情有可原。加之西北局势不稳,就让他继续留任吧!不过责任还是要追究,先暂停他的奋武将军勋,何时恢复,看他今后的表现!”

对于成德皇帝的决定,很多大臣都觉得意外,包括于崇法在内。皇帝虽然没有明着指责过董世光,可从他对西北战事的处理可以揣测到,皇帝对董世光并不满意。此刻董世光大败,皇帝即使不将他下狱,一个撤职查办是跑不掉的。想不到的是,皇帝居然只免了他的功勋,甚至还只是暂停!

功勋这东西,说有用就有用,说没用也没用。对实权人物来说,功勋就是个摆设。

就董世光这样的封疆大吏而言,最重要的是西北行营总督职位,有没有功勋在身并非关键。李定国的镇北将军勋就比董世光的奋武将军勋高,可在董世光面前,李定国不还得保持恭敬?相反,只有没有实权的人,才会把功勋等级看得很重。

说完对董世光的处置问题,成德皇帝话锋一转:“这次的战争准备,兵部确实有管理不善之处,尤其是西北仓储司。这是你兵部的事,于爱卿,你有什么建议?”

于崇法觉得可冤了:怎么闹来闹去,董世光啥事没有,这黑锅却落到了我头上?

“嗯,启禀陛下,西北仓储司的郑郎中乃是微臣妻侄,微臣不便置喙,此事还请邱侍郎处置为好!”

成德皇帝点头:“你不说我倒忘了,郑守业是你的亲戚。邱爱卿,你说说,此事该当如何处理?”

兵部有两位侍郎。祢侍郎祢冲之专注于军械的明制造,对兵部其它事务不怎么关心,邱侍郎邱遗爱就成为了实质上的常务副,协助于崇法管理兵部。邱遗爱乃是天命皇朝“南林北古、邱徐王张”六大家族中颍州邱氏的子弟,与副相邱定邦乃是同宗。不过两人的私交一般,平时并没有太多来往。

家学渊源加上官场历练,邱遗爱并不匮乏从政经验。可朝堂之上风云突变,邱遗爱贸然接到这么一个烫手山芋,他也觉得挠头。无奈之下,只好先来个缓兵之计:“启禀陛下,仓促之间,微臣也没想好,还请陛下宽宥两天!”

成德皇帝冷着脸:“西北行营几位高级武官相继给朕上折子,说西北仓储司管理混乱,连积存的炮弹都受潮不能使用。这次甘州之战,如果有足够的攻城大炮,结局也未必会这样。这些奏折,还在一个月前,我就批复到了兵部,让你们抓紧核查,怎么到现在还没想好处置意见?”

邱遗爱偷偷扫了于崇法一眼,于崇法低着脑袋,似乎这事与他无关。邱遗爱又看了邱定邦一眼,邱定邦满脸爱莫能助的表情,还微不可察地摇了摇头。

成德皇帝把董世光等人的“告状信”批到兵部的时候,于崇法就找邱遗爱商量过。

根据天命皇朝的惯例,类似这样的奏折,如果皇帝真的很重视,就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批给相府复核,这还在行政体系内,最终结果,以行政处罚为主,比如调整降职、提前致仕之类。二是批给御史台或刑部查办,这就进入司法监察体系了,最终结果,搞不好就要进天牢。

而把奏折批转给被告状的对象,实际就隐含着“自查自纠、罚酒三杯”的意思。所以于崇法、邱遗爱商议过后,把奏折给西北仓储司一转,后面就不管了。

从那以后,皇帝也没有催问过。想不到的是,今天朝议,皇帝却突然又把此事翻了出来。并且看这架势,皇帝是不准备遵守这种潜规则了。

邱遗爱的脑子里,瞬间转过了无数念头。一边骂于崇法没有担当,一边琢磨要不要把责任推回给于崇法,一边后悔平时没有给邱定邦搞好关系,一边又觉得邱定邦绝情,连本家族的兄弟都不肯拉一把。当然,他想得最多的,还是如何应付皇帝的追问。

想来想去,邱遗爱觉得没必要遮挡,正主儿都缩了,我凭什么给你的妻侄担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